三、判斷題
21學習遷移的概括認為兩個學習活動存在共同成分遷移產生的關鍵。(正確)
22兒童元認知發(fā)展經歷了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再到自動化的過程。(正確)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識。(錯誤,兩個是不同的定義)
24知識經驗越多,創(chuàng)造性思維產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確)
25教師資格考試是一種常模參照評價。(錯誤,標準參照評價)
四、簡答題
26.簡述席爾瓦和漢森的學習風格分類。
(1)感官一思考型:追求實際效益與結果,偏重行動而不是言談與理論。“掌握型學習者”
(2)感官一感受型:好交際、待人友善、重視人際關系。“人際型學習者”
(3)直覺一思考型:追求理論知識,喜歡對智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復雜問題;“理解型學習者”
(4)直覺一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
27.簡述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聯(lián)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足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個體的學習不僅依賴于當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賴于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28.簡述精工策略的內涵。
精加工策略:幫助學習者將信息存儲到長時記憶中去,是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建立聯(lián)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學習策略。
實質是理解記憶的策略,尋求字面意義背后的深層意義的策略。精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間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越多,能回憶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徑就越多,提取的線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細致,回憶就越容易。
29.簡述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fā)展階段。
自我中心階段
(2-5歲) 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環(huán)境區(qū)別開來
權威階段
(5-8歲) 他律階段,兒童對外在權威表現(xiàn)出絕對尊敬和順從的愿望。
可逆性階段
(8-10歲) 自律階段,將規(guī)則看做是同伴間的共同約定,是可以改變的。
公正階段
(10-12歲) 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30.簡述促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
(1)真誠: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xiàn)出開放與誠實
(2)尊重與接納但不對學生進行無理性的溺愛和遷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第一,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第三,讓對方了解自己對其設身處地的理解。(溝通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