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提示: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2-03-01 16:43:14

        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重點提示
          統(tǒng)觀近幾年全國各省的教師資格認證教育心理學考試,本章的考查重點是:
          (1)群體動力的概念和要素。
          (2)課堂氣氛的影響因素。
          (3)課堂管理的策略。
          (4)問題行為的主要對策。
          考綱鏈接
          1.課堂里的群體包括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2.群體的特征:(1)群體由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2)具有共同意識的群體目標;(3)具有共同認同的群體規(guī)范;(4)相互交往,協(xié)調活動。
          3.群體中的相互作用:(1)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2)群體凝聚力;(3)群體極化;(4)從眾;(5)群體規(guī)范;(6)課堂氣氛;(7)課堂里的人際關系。
          4.群體對個體的行為是起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取決于四個因素:(1)活動的難易程度;(2)個體在活動中的競賽動機的激發(fā);(3)個體對自己受到他人評價的意識;(4)注意的干擾。
          5.群體動力的表現(xiàn)。群體凝聚力,指群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
          6.加強群體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強度情況;(2)要努力提高學生個體目標與群體目標的一致性;(3)要引導所有的學生在情感上加人群體,形成歸屬感;(4)促使學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則性問題上達成共同的認識和評價,形成認同感;(5)當學生表現(xiàn)出符合群體規(guī)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7.群體極化指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tài)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現(xiàn)象。
          8.群體極化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冒險偏移,另一種是謹慎偏移。
          9.從眾指人們在群體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家一致的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
          10.從眾具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意義。
          11.群體規(guī)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成文的正式規(guī)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規(guī)范。
          12.群體規(guī)范的形成階段:(1)相互影響階段;(2)優(yōu)勢意見階段;(3)規(guī)范確立階段。
          13.課堂氣氛指課堂里某些占優(yōu)勢的態(tài)度號隋感的綜合狀態(tài)。
          14.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勢與思維等狀態(tài)水平,可以將課堂氣氛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形式。
          15.教師對課堂氣氛的影響:(1)教師的領導方式;(2)教師對學生的期望;(3)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4)教師的焦慮水平。
          16.課堂里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
          17.課堂管理:是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18.課堂管理的目標:(1)爭取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2)爭取更多的學生投入學習;(3)幫助學生自我管理。
          19.課堂上爭取更多學習時間的策略:(1)增加參與;(2)保持動量;(3)保持教學的流暢性;(4)管理過渡;(5)講課時集中學生的注意焦點;(6)課堂自習時維持學生的注意力。
          20.幫助學生自我管理的策略:(1)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規(guī)則的制訂;(2)用較多的時間要求學生反思需要某些規(guī)則的原因以及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原因;(3)給學生機會考慮他們將怎樣計劃、監(jiān)視和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4)要求學生回顧課堂規(guī)則,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見。
          21.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1)教師的領導方式;(2)班集體規(guī)模;(3)班集體的性質;(4)對教師的期望。
          22.課堂管理的策略:(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整體關注;(4)變換管理。
          23.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施加的準則和控制。
          24.課堂紀律的類型:(1)教師促成的紀律;(2)集體促成的紀律;(3)任務促成的紀律;(4)自我促成的紀律。
          25.課堂結構: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情境這三者之間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組合模式,包括課堂情境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
          26.課堂情境結構包括:(1)班級規(guī)模的控制;(2)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3)學生座位的分配。
          27.課堂教學結構包括:(1)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2)課程表的科學編制;(3)教學過程的合理規(guī)劃。
          28.問題行為:指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
          29.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1)外向攻擊型問題行為;(2)內向退縮型問題行為。
          30.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1)預防;(2)非言語暗示;(3)表揚;(4)言語提醒;(5)有意忽視;(6)轉移注意。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