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深度剖析廣東異地高考方案難點
廣東是外來務工人員第一大省,我省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達到365.4萬人,其中外省戶籍188.1萬人,占全國1/6,不但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區(qū),而且每年增加20多萬人。
12月31日是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各地出臺異地高考具體辦法的“大限”。作為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異地高考”逐漸升溫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民生議題之一。
作為全國外來工第一大省的廣東,隨遷子女就地升學政策牽動著各方神經(jīng)。廣東“異地高考”政策即將發(fā)布,那么,政策制定難點在哪,它的發(fā)布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日前,省教育廳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省政府參事和專家座談,就我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參加升學考試實施意見再次聽取意見。昨日,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省教育廳、省教育考試院以及部分與會參與政策論證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專家,深度剖析異地高考政策出臺的動向和難點。
部分與會專家
李玉忠:省人大代表、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授
葉麗琳:省人大代表、廣雅中學校長
高凌飚:省政府參事、華南師范大學教授
譚元亨:省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馮增。褐猩酱髮W教授
黃君凱:暨南大學教授
李盛兵:省民盟常委、華南師范大學教授
何曉園:省政協(xié)特聘委員、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