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臨床助理醫(yī)師復習必備知識點19
來源:考試吧發(fā)布時間:2015-11-01
腹外疝
(一)病因
腹外疝形成的兩個主要因素: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腹外疝疝囊最常見的內容物是小腸。
(二)腹股溝區(qū)解剖
腹股溝管由深到淺斜行,長約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
有內外兩口,前后上下四壁。
、 內口即深環(huán):是腹橫筋膜的卵圓形裂隙,位置: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cm-2cm(腹股溝斜疝患者還納后,使腫物不再出現的壓迫點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cm-2cm)。
、谕饪诩礈\環(huán):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位于恥骨結節(jié)的外上方。
③前壁:為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外側1/3)。
④后壁:主要為腹膜和腹橫筋膜,腹股溝鐮(聯合腱內側1/3)。
、萆媳冢簽楦箖刃奔 ⒏箼M肌下緣。
、尴卤冢簽楦构蓽享g帶和陷窩韌帶。
(三)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海氏三角):形成直疝。
由三邊組成,外側邊是腹壁下動脈,內側邊是腹直肌外緣,底邊是腹股溝韌帶。
(四)股管結構
股管是股疝的通道,為一漏斗形間隙,長約1~1.5cm.也有兩口和四壁,上口即股環(huán),下口為卵圓窩,大隱靜脈在此進入股靜脈,卵圓窩位大腿根部,形成股疝。容易發(fā)生嵌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