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兒科學知識要點:(4)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4-04-14

          第四單元 四診概要

          考情分析

         
        中醫(yī)執(zhí)業(yè)
        A1
        A2 
        B1
        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點
        概要
        0
        0
        0
        概要
        0
        0
        0
        望診
        10
        0
        4
        望診
        8
        0
        4
        聞診
        1
        0
        0
        聞診
        1
        0
        0
        問診
        0
        0
        1
        問診
        0
        0
        0
        切診
        0
        0
        0
        切診
        1
        0
        0

          2006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大綱將細目“一些特殊舌象的兒科臨床意義”改為“審苗竅的要點與臨床意義”,增加了細目“呼吸聲的辨別與臨床意義”(助理醫(yī)師未加)和“問病情的要點及臨床意義”(助理醫(yī)師大綱未涉及“臨床意義”),考題主要集中在“舌象”、“指紋”中。2006年出現(xiàn)了“問個人史”的考題。

          知識要點

          概述

          兒科運用望、聞、問、切四診時既主張四診合參,又特別重視望診。

          望診

          1.望神色

          (1)望面色之五色主病,見表9-4。

          表9-4 五色主病及臨床意義

        面色
        主證
        臨床意義
        寒證、虛證
        面白水腫—陽虛水泛(陰水);面色慘白,四肢厥冷—滑泄吐利,陽氣暴脫(脫證);面白少華,唇色淡白—血虛
        熱證(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
        面紅耳赤,咽痛,脈浮—風熱外感;午后顴紅潮熱,口唇紅赤—陰虛內(nèi)熱,虛火上炎;兩顴艷紅如妝,面白肢厥,冷汗淋漓—虛陽上越,陽氣欲脫;新生兒面色嫩紅,白里透紅—正常膚色
        脾虛證、濕證
        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脾胃失調(diào),常見于疳證;面黃無華,臍周陣痛,夜間磨牙—腸寄生蟲;面目黃而鮮明—濕熱內(nèi)蘊之陽黃;面目黃而晦暗—寒濕阻滯之陰黃;出生后不久出現(xiàn)黃疸—胎黃
        寒證、痛證、瘀證、驚癇
        面色白中帶青,愁苦皺眉—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見于驚風和癲癇0)發(fā)作;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氣閉塞,氣血瘀阻
        寒證、痛證、瘀證、水飲證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陰寒里證;面黑而晦暗,兼腹痛嘔吐—中毒;面青黑晦暗—腎氣衰竭;小兒膚色黑紅潤澤,體強無病—腎氣充沛

          (2)五部配五臟(《小兒藥證直訣·面上證》):左腮——肝,右腮——肺,額上——心,鼻——脾,頦——腎。

          2.望形態(tài) 見表9-5。

          表9-5 望形態(tài)的要點及臨床意義

         
        正常
        病理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望形體
        發(fā)育正常、筋骨強健、肌豐膚潤、毛發(fā)黑澤
        頭方發(fā)稀,囟門寬大,當閉不閉—五遲證;頭大頜縮,前囟寬大,頭縫開解,眼瞼下垂—解顱;前囟及眼窩凹陷,皮膚干燥泄瀉陰傷液脫;胸廓高聳形如雞胸—佝僂病、哮喘病;肌肉松弛,皮色萎黃—厭食、偏食、反復感冒;腹部膨大,肢體瘦弱,發(fā)稀,額上有青筋顯現(xiàn)—疳積;毛發(fā)枯黃,或發(fā)豎稀疏,或容易脫落—氣血虛虧
        望動態(tài)
        姿態(tài)活潑
        喜伏臥—乳食內(nèi)積;喜蜷臥—腹痛;頸項強直,手指開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張—驚風;翻滾不安,呼叫哭吵,兩手捧腹—為盤腸吊痛所致;端坐喘促,痰鳴哮吼—哮喘;咳逆鼻扇,脅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肺炎喘嗽

          3.審苗竅 苗竅,是指口、舌、目、鼻、耳及前后二陰。(1)察舌:見表9-6

          表9-6 查舌要點及臨床意義

         

          (2)察目見表9-7

          表9-7 查目要點及臨床意義

        正常表現(xiàn)及意義
        病理表現(xiàn)及意義
        黑睛等圓,目珠靈活,目光有神,開闔自如,是肝腎氣血充沛之象
        眼瞼水腫—水腫之象;眼瞼開闔無力—元氣虛憊;寐時眼瞼張開而不閉—脾虛氣弱之露睛;上眼瞼下垂不能提起—氣血兩虛之瞼廢;兩目呆滯,轉動遲鈍—腎精不足,或為驚風之先兆;兩目直視,瞪目不活—肝風內(nèi)動;白睛黃染—黃疸;目赤腫痛—風熱上攻;目眶凹陷,啼哭無淚—陰津大傷;瞳孔縮小或不等或散大,對光無反應—病情危殆

          (3)察鼻:鼻塞流清涕——風寒感冒;鼻流黃濁涕——風熱客肺;鼻孔干燥——肺經(jīng)燥熱傷陰;鼻出血鮮紅——肺熱迫血妄行;長期鼻流濁涕,氣味腥臭——肺經(jīng)郁熱;鼻翼扇動,伴氣急喘促——肺氣郁閉。

          (4)察口:見表9-8。

          表9-8 查口要點及臨床意義

         
        病理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口唇
        唇色淡白—氣血不足;唇色淡青—風寒束表;唇色紅赤—熱;唇色紅紫—瘀熱互結;唇色櫻紅—暴瀉傷陰;唇白而腫—唇風;面頰潮紅,唯口唇周圍蒼白—猩紅熱征象
        口腔
        口腔黏膜色淡白—虛寒;色紅—實熱;口腔破潰糜爛—心脾積熱之口瘡;口內(nèi)白屑成片—鵝口瘡;兩頰黏膜有針尖大小的白色小點,周圍紅暈—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齒間腮腺管口紅腫如粟粒,按摩腫脹腮部無膿水流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膿水流出者為發(fā)頤(化膿性腮腺炎)
        齒齦
        牙齒萌出延遲—腎氣不足;齒衄齦痛—胃火上炎;牙齦紅腫—胃熱熏蒸;新生兒牙齦上有白色斑塊斑點—馬牙(執(zhí)業(yè)2006)
        咽喉
        咽紅惡寒發(fā)熱—外感;咽紅乳蛾腫痛—外感風熱或肺胃之火上炎;乳蛾溢膿—熱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紅—瘀執(zhí)未盡,或氣虛不斂;咽痛微紅.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

          (5)察耳:耳殼豐厚,顏色紅潤——先天腎氣充沛;耳殼薄軟,耳舟不清——先天腎氣未充;耳內(nèi)疼痛流膿——肝膽火盛;以耳垂為中心的腮部漫腫疼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6)察二陰:見表9-9。

          表9-9 查二陰要點及臨床意義

         
        病理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陰囊(男孩)
        陰囊不緊不松—腎氣充沛;陰囊松弛—體虛或發(fā)熱;陰囊中有物下墜,時大時小,上下可移—小腸下墜之狐疝;陰囊水腫—陽虛陰水;陰囊中睪丸腫大透亮不紅—水疝
        前陰(女孩)
        前陰部潮紅灼熱,常見于濕熱下注,亦須注意是否有蟯蟲病
        肛門
        肛門潮濕紅痛—尿布皮炎;肛門脫出—中氣下陷之脫肛;肛門裂開出血—大便秘結,熱迫大腸

          4.斑疹的辨別與臨床意義見表9-10。

          表9-10 斑疹的辨別與臨床意義

        辨別
        病理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斑:形態(tài)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壓之不褪色
        斑色紅艷,摸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為熱毒熾盛,病在營血斑色紫暗,面色蒼白,肢冷脈細—為氣不攝血,血溢脈外
        疹:高出皮面,壓之褪色
        疹細小狀如麻粒,潮熱3~4 d出疹,口腔頰黏膜出現(xiàn)麻疹黏膜斑—麻疹皮疹細小,呈淺紅色,身熱不甚—風疹膚紅如錦,稠布疹點,身熱,舌絳如草莓—猩紅熱丘疹、皰疹、結痂并見,皰疹內(nèi)有水液色清—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沒,瘙癢難忍—蕁麻疹

          5.大便的望診診斷及臨床意義

          (1)正常:出生后3~4 d,大便呈黏稠糊狀,褐色,無臭氣,日行2~3次,稱為胎糞。單純母乳喂養(yǎng)之嬰兒大便呈卵黃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氣(執(zhí)業(yè)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為主喂養(yǎng)者,大便色淡黃,質(zhì)較干硬,有臭氣(執(zhí)業(yè)2000/2003,助理2000/2003),日行1~2次。

          (2)異常:大便燥結——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內(nèi)熱;大便稀薄,夾有白色凝塊——內(nèi)傷乳食;大便稀薄,色黃穢臭——腸腑濕熱;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腎陽虛;大便赤白黏胨——濕熱積滯,常見于痢疾;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性哭鬧——常為腸套疊;大便色澤灰白不黃——膽道阻滯。

          6.指紋診查 見表9-11。

          表9-11 指紋的辨證

        綱要
        臨床意義
        浮沉
        浮—指紋浮現(xiàn),顯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紋沉伏,深而不顯,主病邪在里
        紋色
        鮮紅浮露—外感風寒;紫紅—邪熱郁滯(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淡紅—內(nèi)有虛寒(執(zhí)業(yè)2006);青紫—瘀熱內(nèi)結;紋色深紫—瘀滯絡閉,病情深重
        淡滯
        指紋色淡,推之流暢—主氣血虧虛指紋色紫,推之滯澀,復盈緩慢—主實邪內(nèi)滯,如瘀熱、痰濕、積滯等
        三關
        紋在風關—病邪初入,病情輕淺;紋達氣關—病邪入里,病情較重紋進命關—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紋達指尖(透關射甲)—病情重危

          聞診

          1.啼哭聲的辨別與臨床意義 見表9-12。

          表9-12 啼哭的辨別與臨床意義

        情況
        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
        正常
        哭聲清亮和順,嬰兒的本能
        身體不適
        要求滿足或不適解除后哭聲停止,見于饑餓、口渴、針刺、蟲咬、困睡、尿布潮濕等
        患病
        腹痛—忽緩忽急,時作時止;咽喉水腫—哭聲嘶啞,呼吸不利久病及疳證—哭聲延綿而低微;口瘡—哭叫拒食,伴流涎煩躁

          2.呼吸聲的辨別與臨床意義

          (1)正常:均勻調(diào)和。

          (2)異常:呼吸稍促,用口呼吸——鼻塞所致;呼吸氣粗有力——外感實證,肺蘊痰熱;呼吸急促,喉間哮鳴者——邪壅氣道,哮喘之征;呼吸急迫,甚則鼻煽,咳嗽頻作——邪氣閉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嗆咳——常為異物堵塞氣道;呼吸微弱及吸氣如哭泣樣——肺氣欲絕。

          3.咳嗽聲的辨別與臨床意義

          (1)咳嗽聲音清高,兼鼻塞流清涕——外感風寒。

          (2)咳聲重濁,痰稠——肺熱痰濁。

          (3)干咳無痰,或痰少黏稠者——燥邪犯肺。

          (4)咳嗽陣作,日輕夜重,并作嘔吐,咳畢有回聲——頓咳(執(zhí)業(yè)2002,助理2002)。

          (5)咳聲嘶啞如犬吠——常見于白喉、喉炎。

          4.大小便的聞診及臨床意義

          (1)大便:大便臭穢——濕熱積滯;大便酸腐——傷食;下利清谷,無明顯臭味——脾腎虛寒。

          (2)小便:小便氣味臊臭——濕熱下注;小便清長如水——脾腎陽虛。

          問診

          1.問個人史 個人史包括胎產(chǎn)史、喂養(yǎng)史、生長發(fā)育史、預防接種史。

          2.問病情 見表9-13。

          表9-13 問病情要點及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
        問寒熱
        惡寒發(fā)熱無汗—外感風寒;發(fā)熱有汗—外感風熱;寒熱往來—邪郁少陽大熱、大汗、口渴不已—陽明熱盛;發(fā)熱持續(xù),面黃苔厚—濕熱蘊滯夏季高熱,秋涼后自平—夏季熱
        問出汗
        白天汗出多,不發(fā)熱—自汗;入睡汗出,醒后自止—盜汗大汗淋漓,伴呼吸喘促,肢冷脈伏—陽氣將絕、元氣欲脫
        問頭身
        頭痛兼發(fā)熱—外感風寒;頭痛嘔吐,高熱抽搐—熱邪入營,屬急驚風頭暈而兼發(fā)熱—外感;頭暈而兼面色發(fā)白—氣血不足肢體酸痛而兼發(fā)熱—外感,或邪阻經(jīng)絡

          3.問大便 ①新生兒便次較多,—天有3次——正常現(xiàn)象;②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質(zhì)地稀薄——脾不健運;③大便次數(shù)增多,赤白黏胨——濕熱積滯;④大便秘結,腹部脹痛——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津虧;⑤便時哭吵——多為腹痛;⑥大便排蟲——蛔蟲病、蟯蟲病等腸道蟲癥的診斷依據(jù)。

          4.問飲食

          (1)納食:按時乳食,食量正常,無吐瀉——正常;不思乳食,或食量減少——脾運失健;腹部脹滿,伴不思飲食——傷食積滯;能食而大便不化,形體消瘦——疳證。

          (2)飲水:渴喜飲冷——熱證;渴喜飲熱,或口不渴——寒證;頻頻引飲,口唇干燥——胃陰不足,津液虧耗;渴不欲飲——濕蘊中焦。

          切診

          1.脈診

          (1)方法:—指定三關。

          (2)基本脈象:浮、沉、遲、數(shù)、有力、無力。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shù)脈主熱證;有力主實證,無力主虛證。

          2.自門按診的臨床意義

          ①囟門凹陷(囟陷)——見于瀉甚失水;②囟門高凸(囟填),伴壯熱嘔吐——肝經(jīng)風火之征(執(zhí)業(yè)2003,助理 2003);③囟門遲閉——腎氣不足;④囟門不能按期閉合,囟門寬大,頭縫開解——解顱。

          活學活用

          個入史詢問的重點—般與疾病相結合,例如,當小兒出現(xiàn)脾胃病時,應特別注意詢問喂養(yǎng)史;需要與傳染病鑒別時, 應特別注意詢問預防接種史。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