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醫(yī)外科學歷年考情分析(11)

        來源:中華考試網發(fā)布時間:2014-04-24

          第十一單元痔

          考情分析

         
        中醫(yī)執(zhí)業(yè)
        A1
        A2
        B1
        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點
        概論
        3
        0
        2
        概論
        3
        0
        2
        1
        4
        0
        0
        4
        0
        息肉痔
        0
        0
        0
        息肉痔
        0
        0
        2
        肛隱窩炎
        2
        0
        0
        肛隱窩炎
        2
        0
        0
        肛癰
        0
        2
        2
        肛癰
        0
        2
        0
        肛漏
        0
        1
        0
        肛漏
        0
        1
        0
        肛裂
        0
        5
        0
        肛裂
        0
        6
        0
        脫肛
        1
        1
        0
        脫肛
        0
        1
        0
        鎖肛痔
        2
        2
        0
        鎖肛痔
        3
        2
        0

          本單元內容以“痔”、“肛裂”、“鎖肛痔”為考試的重點,執(zhí)業(yè)醫(yī)師和助理醫(yī)師考試考查內容大致相同。

          知識要點

          概論

          (1)直腸發(fā)生于內胚層,肛管發(fā)生于外胚層,齒線是其分界線。直腸全長12~14 cm(執(zhí)業(yè)2002/2004,助理2002/2004)。肛管長3 cm。直腸黏膜較厚,有3個半月形的皺襞,內有環(huán)肌纖維,稱為直腸瓣。直腸黏膜與肛管皮膚交界處黏膜呈6~10個縱行皺褶,稱之為直腸柱或肛柱。肛管與直腸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排便、吸收水分和部分藥物。

          (2)直腸黏膜與肛管皮膚之間形成一條不整齊的交界線,稱之為齒線。齒狀線有2~6個肛乳頭。

          (3)肛門括約肌有三部分:皮下部、淺部、深部。外括約肌皮下部與內括約肌之間有一溝,稱為括約肌間溝,其上與肛門白線相對。外括約肌深、淺兩部圍繞直腸縱肌及肛門內括約肌,并聯合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環(huán)繞肛管直腸聯結處,組成一肌環(huán),稱為肛管直腸環(huán)。

          (4)肛管直腸周圍有5個間隙:2個骨盆直腸間隙,2個坐骨直腸間隙,1個直腸后間隙。

          (5)血液供應來自4支動脈:直腸上動脈、直腸下動脈、肛門動脈、骶中動脈。

          (6)肛管直腸有2個靜脈叢:直腸上靜脈叢、直腸下靜脈叢。

          (7)肛腸疾病中常見的發(fā)病因素:風、濕、熱、燥、氣虛、血虛。

          (8)常見癥狀:便血、腫痛、脫垂、流膿、便秘、分泌物。

          (9)各種痔的好發(fā)部位:內痔好發(fā)于肛門齒線以上3、7、11點處(執(zhí)業(yè)2000,助理2000),贅皮外痔多發(fā)于6、12點處;環(huán)形的結締組織外痔多見于經產婦;血栓外痔好發(fā)于肛緣3、9點處(執(zhí)業(yè)2000,助理2000),肛裂好發(fā)于6、12點處。

          (10)常用檢查方法:肛門視診、肛管直腸指檢、窺肛器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

          痔

          1.概念 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煞譃閮戎、外痔、混合痔。

          2.內痔概述 是指發(fā)生于肛門齒線以上,黏膜下的痔內靜脈叢發(fā)生擴大和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fā)于3、7、11點。其特點是便血,痔核脫出(執(zhí)業(yè)2003,助理2003),肛門不適感。

          3.內痔分期 見表7-39。

          表7-39 內痔的分期特點

         
        痔核大小
        質地
        出血
        脫出情況
        Ⅰ期
        較小
        柔軟
        易出血
        不脫出
        Ⅱ期
        較大
         較柔軟
        便血或多或少
        便時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
        Ⅲ期
        更大
        纖維化
        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便時脫出,不能自行還納,須手托回復(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

          4.內痔內治

          (1)風熱腸燥:清熱涼血祛風,涼血地黃湯。

          (2)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止血,臟連丸。

          (3)氣滯血瘀:清熱利濕,行氣活血,止痛如神湯。

          (4)脾虛氣陷: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

          5.內痔外治、傺捶,五倍子湯,苦參湯。②外敷法,消痔膏、五倍子散。③塞藥法,痔瘡栓。④枯痔法,枯痔散、灰皂散。

          6.內痔手術 見表7-40

          表7-40 內痔手術的目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目的
        適應證
        禁忌證
        注射法
        國外以硬化萎縮為目的,國內以枯脫為目的
        各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者;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外痔;內痔伴有肛門周圍急慢性炎癥或腹瀉;內痔伴有嚴重肺結核或高血壓,肝、腎疾病及血液病者;因腹腔腫瘤引起的內痔和臨產期孕婦
        插藥法(枯痔釘療法)
        枯痔釘具有腐蝕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壞死
        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但對纖維化的Ⅲ期內痔的效果較差
        各種急性疾病,嚴重的慢性疾病,肛門直腸急性炎癥,腹瀉,惡性腫瘤,出血傾向者
        結扎法
        結扎痔核根部,阻斷局部氣血的流通,使痔核壞死
        Ⅱ、Ⅲ期內痔,對纖維性內痔更為有效
        肛周急性膿腫或濕瘡者;內痔伴有痢疾或腹瀉者;因腹腔腫瘤引起的內痔;有嚴重的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病或血液病者;臨產期孕婦

          7.外痔主要癥狀 墜脹、疼痛、有異物感。

          8.各種外痔的比較 見表7-41。

          表7-41 各種外痔的比較

         
        結締組織外痔
        靜脈曲張型外痔
        血栓性外痔(執(zhí)業(yè)2002/2004,助理2002/2004)
        病因
        急慢性炎癥反復刺激
        內痔反復脫出,或因經產婦妊娠后腹壓增高
        排便時用力過猛,或劇烈運動
        治則
         
        清熱利濕、活血散瘀
        清熱涼血,散瘀消腫
        方藥
        一般不需治療
        萆薢化毒湯合活血散瘀湯
        涼血地黃湯合活血散瘀湯
        外治
        一般不需治療
        苦參湯加減熏洗,外敷黃連膏
        苦參湯加減熏洗,外敷消痔膏
        手術
        一般不需治療
        靜脈叢切除術(執(zhí)業(yè)2000,助理2000)
        血栓外痔剝離術

          9.混合痔治療原則 混合痔可采取外痔剝離、內痔結扎法。

          息肉痔

          1.概述 息肉痔是指直腸內黏膜上的贅生物,是一種常見的直腸良性腫瘤。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直腸息肉,其臨床特點為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便后出血。

          2.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濕熱下迫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3.治療 見表7-42。

          表7-42 息肉痔的外治方法

        外治方法
        適應證
        注射療法
        小兒無蒂息肉(助理2006)
        結扎法
        低位帶蒂息肉(助理2006)
        電烙法
        較高位的小息肉

          肛隱窩炎

          1.概述 肛隱窩炎是肛竇、肛門瓣發(fā)生的急慢性炎癥,又稱肛竇炎。常并發(fā)肛乳頭炎(執(zhí)業(yè)2002/2004,助理2002/2004)、肛乳頭肥大。

          2.病因病機 多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炙;或蟲積騷擾,濕熱內生,下注肛部;或因腸燥便秘,破損染毒而成。

          3.主要癥狀 肛門部不適,偶有刺痛,便時糞便壓迫肛竇,疼痛加重,數分鐘即止。若有便秘,糞便常帶少許黏液,此種黏液常在糞便前流出,有時混有血絲;若并發(fā)乳頭肥大,從肛門脫出,可使肛門潮濕瘙癢。

          4.手術

          (1)切開引流法:單純肛隱窩炎,已成膿;或有隱性瘺管者。

          (2)切除法:伴有乳頭肥大者。

          肛癰

          1.概述 肛癰是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于西醫(y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多發(fā)病急驟,疼痛劇烈,伴高熱,破潰后多形成肛漏。

          2.臨床表現 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壯年為多,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疼痛、腫脹、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倦怠等全身癥狀見表7-4 3

          表7-43 各類肛癰的發(fā)病部位和癥狀

         
        部位
        癥狀
        肛門旁皮下膿腫
        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
        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膿成按之有波動感,全身癥狀輕微(執(zhí)業(yè)2002/2004,助理2002/2004)
        坐骨直腸間隙膿腫
        肛門與坐骨結節(jié)之間
        初起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出現發(fā)熱、畏寒、頭痛、食欲缺乏等癥狀,繼而局部癥狀加劇,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肛門指診患側飽滿,有明顯的壓痛和波動感
        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隱
        局部癥狀不明顯,有時僅有直腸下墜感,但全身癥狀明顯。肛門指檢可觸及患側直腸壁處隆起、壓痛及波動感
        直腸后間隙膿腫
        直腸后間隙
        癥狀與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相同,但直腸內有明顯的墜脹感,骶尾部可產生鈍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與肛門之間有明顯的深部壓痛。肛門指診直腸后方腸壁處有觸痛、隆起和波動感

          3.治療原則 肛癰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注意預防肛漏的形成。

          4.內治

          (1)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加減。若有濕熱之象,可合用萆薢滲濕湯。

          (2)火毒熾盛:清熱解毒透膿。透膿散加減。

          (3)陰虛毒戀:養(yǎng)陰清熱,祛濕解毒。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

          5.外治

          (1)初起:實證用金黃膏、黃連膏外敷,位置深隱者,可用金黃散調糊灌腸;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2)成膿:早期切開引流。

          (3)潰后:九一丹紗條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

          6.其他療法、倌撃[一次切開法:適用于淺部膿腫。②一次切開掛線法:適用于高位膿腫及馬蹄形膿腫。③分次手術:適用于體質虛弱或不愿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病人。

          肛漏

          1.概述 肛漏多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后遺癥。一般由原發(fā)性內口、瘺管和繼發(fā)性外口3部分組成。

          2.病因病機 肛癰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瘺;亦有虛勞久嗽,肺、脾、腎虧損,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膿,潰后成瘺。

          3.臨床表現

          (1)主要癥狀:流膿、疼痛、瘙癢。

          (2)查體:外口凸起較小者多為化膿性;外口較大,凹陷,周圍皮膚暗紫,皮下有穿鑿性者,應考慮復雜性或結核性肛漏。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觸及硬索,高位或結核性者一般不易觸及。以探針探查,?烧业絻瓤。

          4.分類 低位單純性肛漏、低位復雜性肛漏、高位單純性肛漏、高位復雜性肛漏。

          5.發(fā)展規(guī)律 將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jié)劃一條橫線,當瘺管外口在橫線之前距離肛緣4 cm以內,內口在齒線處于外口位置相對,其管道多直行;如外口在距離肛緣4 cm以外,或外口在橫線之后,內口多在后正中齒線處,其瘺管多為彎曲或馬蹄形。

          6.內治 濕熱下注 清熱利濕。二妙丸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1)正虛邪戀:托里透毒。托里消毒散加減。

          (2)陰液虧損:養(yǎng)陰清熱。青蒿鱉甲湯(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加減。

          7.掛線療法

          (1)適應證:距離肛門4 cm以內,有內外口的低位肛漏;也作為復雜性肛漏切開療法或切除療法的輔助療法。

          (2)禁忌證:肛門周圍有皮膚病病人;瘺管仍有釀膿現象存在者;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或極度虛弱者;癌癥病人。

          8.切開療法

          (1)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復雜性肛漏。高位肛漏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

          (2)禁忌證:同掛線療法。

          9.手術時注意事項 ①瘺管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下方通過,可一次全部切開瘺管。瘺管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上方通過,必須加用掛線療法。肛管直腸環(huán)已纖維化者,也可全部切開無需掛線。②瘺管于外括約肌深淺兩部之間通過,該處肌肉未纖維化者,不能同時切斷兩處外括約肌淺部。切斷肌纖維時,應與之成直角。③高位肛漏通過肛尾韌帶,可縱行切開,不能橫切。

          肛裂

          1.概述 肛管的皮膚全層裂開,并形成感染性潰瘍者稱肛裂。好發(fā)于6、12點位。

          2.病因病機

          (1)外傷因素:干硬糞便裂傷肛管是產生肛裂的基礎。

          (2)感染因素:肛隱窩感染致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3)肛門內括約肌痙攣因素:慢性刺激使肛門內括約肌痙攣,黏膜肌層和肛管皮膚彈性減弱,緊張力增強,致肛管皮膚撕裂。

          3.主要癥狀 疼痛、出血、便秘。

          4.早期肛裂 發(fā)病時間較短,僅在肛管皮膚見一小的潰瘍,創(chuàng)面淺而色鮮紅,邊緣整齊而有彈性(執(zhí)業(yè)2001/2003,助理2001/2003)。

          5.陳舊性肛裂的特征 裂口;櫛膜帶;贅皮外痔;單口內瘺;肛竇炎、肛乳頭炎和乳頭肥大。

          6.內治 以通便為主。

          (1)血熱腸燥:清熱潤腸通便。涼血地黃湯合脾約麻仁丸。

          (2)陰虛津虧:養(yǎng)陰清熱潤腸。潤腸湯(助理2006)。

          (3)氣滯血瘀:理氣活血,潤腸通便。六磨湯加減。

          7.外治

          (1)早期肛裂:生肌玉紅膏蘸生肌散外涂。

          (2)陳舊性肛裂:七三丹或枯痔散,腐脫后,用生肌玉紅膏、生肌散。

          8.手術 見表7-44 。

          表7-44 各種肛裂手術的適應證

         
        適應證
        擴肛法
        早期肛裂,無結締組織外痔、肛乳頭肥大等并發(fā)癥者
        切開療法
        陳舊性肛裂,伴有結締組織外痔、肛乳頭肥大者
        縱切橫縫法
        陳舊性肛裂,伴有肛管狹窄者(執(zhí)業(yè)2002/2003/2004,助理2002/2003/2004)

          脫肛

          1.概述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病因病機 小兒血氣未旺,老年人氣血衰退,中氣不足,或婦女分娩用力耗氣,氣血虧損,以及慢性瀉痢、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均易導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

          3.脫肛的癥狀與分類 見表7-45

          表7-45 脫肛的癥狀與分類

         
        年齡
        長度
        脫出部位
        脫出物形狀
        一度脫垂
        多見于兒童
        3~5 cm
        直腸黏膜觸之柔軟,無彈性,便后可自行還納
         
        二度脫垂
        多見于青年人
        5~10 cm(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
        直腸全層
        圓錐形,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松弛,便后手托回復
        三度脫垂
        多見于老年人
        10 cm以上
        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
        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松弛無力

          4.一度直腸黏膜脫垂與內痔脫出的鑒別 見表7-46。

          表7-46 一度直腸黏膜脫垂與內痔脫出的鑒別

         
        形狀
        顏色
        出血
        一度直腸黏膜脫垂
        呈環(huán)狀黏膜皺襞
        鮮紅或淡紅色
        不易出血
        內痔脫出
        痔核分顆脫出
        暗紅或青紫色
        容易出血

          5.內治

          (1)脾虛氣陷:補中益氣,收斂固澀,補中益氣湯加減。

          (2)濕熱下注:清熱利濕,萆薢滲濕湯加減。

          6.外治

          (1)熏洗:苦參湯加石榴皮、枯礬、五倍子。

          (2)外敷:五倍子散或馬勃散。

          7.注射法 見表7-47

          表7-47 脫肛注射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
        禁忌證
        黏膜下注射法
        一、二度直腸脫垂,一度效果最好
        直腸炎、腹瀉、肛周炎及持續(xù)性腹壓增加疾病
        直腸周圍注射法
        二、三度直腸脫垂
        腸炎、腹瀉、肛周急性炎癥

          鎖肛痔

          1.概述 本病是發(fā)生在肛管直腸的惡性腫瘤,病至后期,肛門狹窄,猶如鎖住肛門一樣,故稱為鎖肛痔。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直腸癌、肛管癌。

          2.主要癥狀 早期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執(zhí)業(yè)2001/2003,助理2001/2003);便血。病程后期出現大便變形,轉移征象。轉移至肝臟,有肝腫大和黃疸;侵及骶叢時,在直腸內或骶骨部有劇烈持續(xù)性疼痛。侵及膀胱、尿道時有排尿不暢及疼痛。

          3.常用檢查

          (1)直腸指檢:在直腸癌早期診斷上有重要意義(執(zhí)業(yè)2000/2005,助理2000/2005)。指檢時可觸到腸壁上硬結節(jié)性腫塊或潰瘍,指套上染有污穢血液。

          (2)內鏡檢查:鏡下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

          4.治療原則 一經診斷,應盡早手術。

          活學活用

          齒線是肛門直腸疾病中重要的生理結構,在肛門直腸疾病的分類和治療中均具有重要意義,是臨床上重要的標志線。其主要區(qū)別如下(表7-48)

          表7-48 齒線上下的區(qū)別

         

         
        齒線以上
        齒線以下
        組織
        黏膜
        皮膚
        神經支配
        自主神經
        體神經
        血液供應
        直腸上動、靜脈
        直腸下動、靜脈
        淋巴回流
        回流到腹主動脈周圍及髂內淋巴結
        回流到腹股溝淋巴結
        內痔
        外痔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