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自考網(wǎng)
         自考動態(tài)  報考指南  考試政策  復習指導  課程設置  自考試題  自考就業(yè)  考生故事  助學單位  自考論壇 
         公共課: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經(jīng)濟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法學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文學類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高校招生  網(wǎng)絡課堂

        全國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文化概論試題

        作者:不明   發(fā)布時間:2009-11-10 09:27:20  來源:網(wǎng)絡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自考圈
        • 論壇
        全國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當一種現(xiàn)象以同樣的形式反復出現(xiàn)時,其中就含有規(guī)律性,成為某一時期、某一國家文化發(fā)展中帶有典型和標志作用的事情,這些現(xiàn)象稱為( )
        A.文化現(xiàn)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觀念

        2.盡管中國歷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數(shù),時間也不算短,但始終追求的政治觀念中的基調(diào)是( )
        A.和睦
        B.統(tǒng)一
        C.和平
        D.友好

        3.古代中國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戰(zhàn)爭而是( )
        A.威脅與恐嚇
        B.和親與共存
        C.吞并與兼并
        D.聯(lián)合與融會

        4.新石器時代結(jié)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續(xù)時間長達( )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5.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制約著它的獨特文明形態(tài)和( )
        A.文化體系
        B.文化內(nèi)涵
        C.文化結(jié)構(gòu)
        D.文化方向

        6.周人極端重視的是( )
        A.漁業(yè)
        B.農(nóng)業(yè)
        C.林業(yè)
        D.手工業(yè)

        7.中國清一色農(nóng)耕形態(tài)的形成,實際上與幾千年來盛行的“重農(nóng)主義”是( )
        A.毫無關系
        B.本末關系
        C.交叉關系
        D.大有關系

        8.建國之初編造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的朝代是( )
        A.宋
        B.元
        C.明
        D.清

        9.中國歷史上,南方把定期貿(mào)易的場所稱作( )
        A.市
        B.集
        C.廟市
        D.墟

        10.《周禮· 地官· 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為五等,下列選項中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A.徑、涂、畛、道、路
        B.徑、畛、涂、路、道
        C.徑、畛、涂、道、路
        D.畛、涂、徑、路、道

        11.七巧板可以闡明若干重要的( )
        A.運算法則
        B.幾何原理
        C.力學原理
        D.代數(shù)理論

        12.下列有關制度文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是人們創(chuàng)制出來的一種無序化體系
        B.它是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
        C.它是物質(zhì)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tài)

        13.下列有關“皇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始皇帝是秦政
        B.天子自稱“朕”
        C命令稱為“制”或“詔”
        D.總攬?zhí)煜麓髾?quán)

        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
        A.太師、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書、中書、門下
        D.太尉、太常、太仆

        15.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的年代是( )
        A.開皇三年(583)
        B.開皇十八年(598)
        C.大業(yè)三年(607)
        D.大業(yè)五年(609)

        16.傳說,制定婚姻“六禮”的人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孔子

        17.下列文獻記載,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類比思維模式的是( )
        A.“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B.“上下與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壁”

        18.“天人合一”的觀念起源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漢代

        19.從殷墟卜辭來看,殷商時期已完成了對天上最高權(quán)威神的創(chuàng)造,這種神叫( )
        A.日神
        B.月神
        C.上帝
        D.星神

        20.周代,人們四時祭祀祖先,冬祭叫( )
        A.礿
        B.禘
        C.嘗
        D.烝

        21.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方面,提出“三綱五常”的是( )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22.有共同來源的諸語言的總稱是( )
        A.語族
        B.語群
        C.語支
        D.語系

        23.越南仿照漢字創(chuàng)造的文字是( )
        A.假名
        B.諺文
        C.字喃
        D.漢字

        24.認為中國近代社會與思想文化演變的框架問題表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二律背反運動的學者是( )
        A.陳寅恪
        B.錢穆
        C.陳獨秀
        D.胡適

        25.現(xiàn)代新儒學的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的( )
        A.四五十年代
        B.五六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熱門資料下載:
        <
        自考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育路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自考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熱點專題
         
         自考熱點關注
                                MORE>>
        學員報名服務中心: 北京北三環(huán)西路32號恒潤中心18層1803室(交通位置圖
        咨詢電話:北京- 010-51268840/41 傳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網(wǎng)-中國新銳教育社區(qū): 北京站 | 上海站 | 鄭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顧問:邱清榮律師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權(quán)所有| 京ICP證1004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