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育路教育網(wǎng),權(quán)威招生服務(wù)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1年考研心理學大綱與2010年大綱變化對照表

        來源:網(wǎng)絡(luò) 時間:2010-09-06 09:57:53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對比

         

        2010

        2011

        一、考試性質(zhì)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心理學專業(yè)基礎(chǔ)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學學科的說是研究生而設(shè)置的具有選拔性質(zhì)的統(tǒng)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心理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心理學學科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yōu)錄取,確保碩士研究生的質(zhì)量。

        碩士研究生入學心理學專業(yè)基礎(chǔ)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學學科的說是研究生而設(shè)置的具有選拔性質(zhì)的統(tǒng)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心理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心理學學科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yōu)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zhì)量。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心理學專業(yè)基礎(chǔ)綜合考試涵蓋普通心理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等學科基礎(chǔ)課程。

        心理學專業(yè)基礎(chǔ)綜合考試內(nèi)容涵蓋心理學導(dǎo)論、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等學科基礎(chǔ)課程。

        三、評價目標

        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上述心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guān)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無變化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jié)構(gòu)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普通心理學 約100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約70

        實驗心理學 約60

        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 約70

        (四)試卷題型結(jié)構(gòu)

        單項選擇題 65小題,每題2分,共130

        多項選擇題 10小題,每題3分,共30

        簡答題 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

        綜合題 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心理學導(dǎo)論 約100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約70

        實驗心理學 約60

        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 約70

        (四)試卷題型結(jié)構(gòu)

        單項選擇題 65小題,每題2分,共130

        多項選擇題 10小題,每題3分,共30

        簡答題 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

        綜合題 3小題,每小題30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普通心理學(2011年已改為心理學導(dǎo)論)

         

         

         

         

         

         

         

         

         

         

         

         

         

         

         

         

         

         

         

         

         

         

         

         

         

        一、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無變化

         

        (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 觀察法
        2 實驗法
        3測驗法
        4 調(diào)查法
        5 個案法

        無變化

         

         

        (三)主要的心理學流派

        1 構(gòu)造主義心理學
        2 機能主義心理學
        3 行為主義心理學
        4 格式塔心理學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義心理學
        7 認知心理學

        無變化

        二、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chǔ)

        (一)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結(jié)構(gòu)

        1 神經(jīng)元
        2 突觸

        無變化

         

        (二)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1 大腦皮層感覺區(qū)及其機能
        2 大腦皮層運動區(qū)及其機能
        3 大腦皮層言語區(qū)及其機能
        4 大腦兩半球單側(cè)化優(yōu)勢

        無變化

         

        (三)腦機能學說

        1 定位說
        2 整體說
        3 機能系統(tǒng)說
        4 機能模塊說

        無變化

        三、意識和注意

        (一)意識與無意識

        1 意識的含義
        2 意識的種類
        3意識的功能
        4 睡眠與夢

        無變化

         

        (二)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義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種類

        無變化

         

        (三)注意的生理機制和外部表現(xiàn)

        1注意的生理機制
        2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

        無變化

         

        (四)注意的品質(zhì)

        1注意廣度
        2 注意穩(wěn)定性
        3 注意分配
        4注意轉(zhuǎn)移

        無變化

         

        (五)注意的認知理論

        1 注意選擇的認知理論
        2 注意分配的認知理論

        無變化

        四、感覺

        (一)感覺概述

        1 感覺的含義
        2 感覺的種類
        3 感覺測量
        4 感覺現(xiàn)象

        無變化

         

        (二)視覺

        1 視覺的含義
        2 視覺現(xiàn)象
        3視覺的生理基礎(chǔ)
        4 視覺理論

        無變化

         

        (三)聽覺

        1 聽覺的含義
        2 聽覺現(xiàn)象
        3 聽覺的生理基礎(chǔ)
        4聽覺理論

        無變化

         

        (四)其他感覺

        1 嗅覺
        2 味覺
        3 觸覺
        4 動覺
        5 內(nèi)臟感覺

        2011年已經(jīng)刪除掉具體知識點,此處為空。

        五、知覺

        (一)知覺概述

        1 知覺的含義
        2 知覺的組織原則

        無變化

         

        (二)知覺的特性

        1 知覺理解性
        2 知覺整體性
        3 知覺選擇性
        4 知覺恒常性

        無變化

         

        (三)空間知覺

        1 形狀知覺
        2 大小知覺
        3 深度知覺
        4 方位知覺

        無變化

         

        (四)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1時間知覺
        2 運動知覺

        無變化

         

        (五)知覺的信息加工

        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2 模式識別理論

        無變化

         

        (六)錯覺

        1 錯覺的含義
        2 錯覺的種類
        3 錯覺產(chǎn)生的原因

        無變化

        六、記憶

        (一)記憶概述

        1 記憶的含義
        2 記憶的過程
        3 記憶的種類
        4 記憶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

        無變化

         

        (二)感覺記憶

        1 感覺記憶的含義
        2 感覺記憶的信息加工
        3 感覺記憶的特征

        無變化

         

        (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1 短時記憶的含義
        2 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 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與提取
        4短時記憶的特征
        5 工作記憶

        無變化

         

        (四)長時記憶

        1 長時記憶的含義
        2 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3 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與提取
        4 長時記憶的特征

        無變化

         

        (五)遺忘

        1 遺忘的含義
        2 遺忘曲線
        3 遺忘理論
        4 影響遺忘的因素

        無變化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普通心理學(2011年已改為心理學導(dǎo)論)

         

         

         

         

         

         

         

         

         

         

         

         

         

         

         

         

         

         

         

         

         

         

         

         

         

         

        七、思維

        (一)思維概述

        1 思維的含義
        2 思維的特征
        3 思維的種類
        4 思維的過程

        無變化

         

        (二)概念

        1 概念的含義
        2 概念的種類
        3 概念的形成
        4 概念的掌握

        無變化

         

        (三)推理

        1 推理的含義
        2 推理的種類

        無變化

         

        (四)問題解決

        1 問題解決的含義
        2 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3 問題解決的策略
        4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無變化

         

        (五)創(chuàng)造性思維

        1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含義
        2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征
        3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4 影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因素

        無變化

         

        (六)表象

        1 表象的含義
        2 表象的特征
        3 表象的種類
        4 表象理論

        無變化

         

        (七)想象

        1 想象的含義
        2 想象的種類
        3 想象的功能

        無變化

        八、言語

        (一)言語概述

        1 言語的含義
        2言語的功能
        3 言語的種類

        無變化

         

        (二)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1.言語運動中樞
        2.言語聽覺中樞
        3.言語視覺中樞

        無變化

         

        (三)言語感知和理解

        1.言語感知
        2.言語理解
        3.句子理解
        4.語篇理解
        5.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

        無變化

        九、情緒和情感

        (一)情緒和情感概述

        1.情緒和情感的含義
        2.情緒和情感的功能
        3.情緒和情感的關(guān)系

        無變化

         

        (二)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1.情緒的種類
        2.情感的種類

        無變化

         

        (三)表情

        1.表情的含義
        2.表情的種類

        無變化

         

        (四)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無變化

         

        (五)情緒理論

        1.早期的情緒理論
        2.情緒的認知理論

        無變化

        十、動機、需要與意志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
        2.動機的功能
        3.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guān)系
        5.動機的理論

        無變化

         

        (二)需要

        1.需要的含義
        2.需要的種類
        3.需要的層次理論

        無變化

         

        (三)意志

        1.意志的含義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動過程
        4.意志行動中的動機沖突
        5.意志的品質(zhì)

        無變化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義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guān)系

        無變化

         

        (二)能力的種類和結(jié)構(gòu)

        1.能力的種類
        2.能力的結(jié)構(gòu)

        無變化

         

        (三)智力理論

        1.智力因素說
        2.智力結(jié)構(gòu)理論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

        無變化

         

        (四)智力發(fā)展的差異

        1.智力發(fā)展的一般趨勢
        2.智力發(fā)展的差異性
        3.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

        無變化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義
        2.人格的特征

        無變化

         

        (二)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zhì)理論
        2.人格類型理論
        3.人格大五理論
        4.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1.人格特質(zhì)理論
        2.人格類型理論
        3.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4.人本主義人格理論

         

        (三)氣質(zhì)

        1.氣質(zhì)的含義
        2.氣質(zhì)的類型
        3.氣質(zhì)的理論

        無變化

         

        (四)性格

        1.性格的含義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類型
        4.性格與氣質(zhì)的關(guān)系
        5.認知風格

        無變化

         

        (五)影響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

         

        無變化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普通心理學(2011年已改為心理學導(dǎo)論)
        2011增加部分

        十三、社會心理

        (一)社會化

         

        1 社會化的含義
        2 社會化的影響因素
        3 社會化的理論

         

        (二)社會認識

         

        1 自我
        2 歸因
        3 社會知覺與社會判斷
        4 社會態(tài)度
        5 內(nèi)隱社會認知

         

        (三)社會關(guān)系

         

        1 人際關(guān)系與人際溝通
        2 親密關(guān)系
        3 偏見與歧視
        4 利他行為
        5 侵犯行為

         

        (四)社會影響

         

        1 說服
        2 從眾與服從
        3 去個體化
        4 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
        5 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
        6 合作、競爭與沖突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一、發(fā)展心理學概述

        (一)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無變化

         

        (二)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任務(wù)

         

        2011年已刪除此部分,余下序號(三)(四)順延為(二)(三)。

         

        (三)發(fā)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橫斷研究
        2.縱向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4.雙生子研究

         

         

        (四)發(fā)展心理學的歷史

        l.近代西方兒童心理學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
        2.從兒童發(fā)展到個體畢生發(fā)展研究

         

        二、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理論

        (一)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理論

        l.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發(fā)展觀
        2.行為主義的心理發(fā)展觀
        3.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fā)展觀
        4.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

        l.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發(fā)展觀
        2.行為主義的心理發(fā)展觀
        3.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fā)展觀
        4.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
        增加5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

         

        (二)心理發(fā)展的基本問題

        1.關(guān)于遺傳和環(huán)境的爭論
        2.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與階段性
        3.兒童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4.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問題

        無變化

        三、心理發(fā)展的生物學基礎(chǔ)與胎兒發(fā)育

        (一)生命的開始與遺傳基因

        1.染色體、DNA和基因
        2.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
        3.有絲分裂和細胞增殖
        4.顯性和隱性基因
        5.遺傳疾病

        此部分改為:
        (一)心理發(fā)展的生物學基礎(chǔ)
        1、遺傳與基因
        2、生命的開始

         

        (二)胎兒的發(fā)育與先天素質(zhì)

        1.胎兒的發(fā)育過程
        2.胎兒正常發(fā)育的條件

        1、胎兒的發(fā)育
        2、新生兒反射

        四、嬰兒心理發(fā)展

        ()嬰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已刪掉。后面余下序號(二)(三)(四)(五)(六)(七)依次順延為(一)(二)(三)(四)(五)(六)。

         

        (二)嬰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嬰兒大腦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
        2.嬰兒大腦機能的發(fā)展

         

         

        (三)嬰兒動作和活動的發(fā)展

        1.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
        2.動作發(fā)展的階段
        3.動作發(fā)展的訓練

        改為嬰兒動作的發(fā)展,去掉“活動”二字兒。

         

        (四)嬰兒言語的發(fā)展

         

        2011新增知識點:
        1、言語發(fā)展理論
        2、詞匯的獲得
        3、語法的獲得

         

        (五)嬰兒心理過程的發(fā)展

        1.嬰兒感覺的發(fā)展
        2.嬰兒知覺的發(fā)展

        無變化

         

        (六)嬰兒氣質(zhì)的發(fā)展

        1.嬰兒氣質(zhì)類型學說
        2.氣質(zhì)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

        無變化

         

        (七)嬰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1.嬰兒的情緒發(fā)展
        2.嬰兒的依戀
        3.早期同伴交往

        無變化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五、幼兒心理發(fā)展

        ()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已刪掉。后面余下序號(二)(三)(四)(五)(六)依次順延為(一)(二)(三)(四)(五)。

         

        (二)幼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幼兒大腦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
        2.幼兒大腦機能的發(fā)展

        無變化

         

        (三)幼兒的游戲

        1.游戲理論
        2.游戲種類及其發(fā)展

        無變化

         

        (四)幼兒言語的發(fā)展

        1.詞匯的發(fā)展
        2.句子的發(fā)展
        3.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無變化

         

        (五)幼兒認知的發(fā)展

        1.記憶的發(fā)展
        2.思維的發(fā)展

        1.記憶的發(fā)展
        2.思維的發(fā)展
        3心理理論

         

        (六)幼兒個性與社會性發(fā)展

        1.心理理論
        2.幼兒道德認知發(fā)展
        3.幼兒社會性行為發(fā)展
        4.性別角色的社會化
        5.同伴關(guān)系

        心理理論轉(zhuǎn)移作為幼兒認知發(fā)展的知識點出現(xiàn)。

        六、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fā)展

        (一)童年期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已刪除。后面余下序號(二)(三)(四)(五)依次順延為(一)(二)(三)(四)。

         

        (二)童年期兒童的學習

         

        無變化

         

        (三)童年期兒童言語的發(fā)展

        1.書面言語的發(fā)展
        2.內(nèi)部言語的發(fā)展

        無變化

         

        (四)童年期兒童認知的發(fā)展

        1.思維發(fā)展的一般特點
        2.元認知及其發(fā)展

        無變化

         

        (五)童年期兒童的個性、社會性發(fā)展

        1.自我意識發(fā)展
        2.社會認知與交往技能
        3.品德發(fā)展

        無變化

        七、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

        ()青少年期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點

         

        已刪掉。后面余下序號(二)(三)(四)(五)(六)依次順延為(一)(二)(三)(四)(五)。

         

        (二)生理發(fā)育

        l.生理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
        2.第二性征與性成熟

        無變化

         

        (三)認知發(fā)展

        l.形式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2.辯證思維的發(fā)展

        無變化

         

        (四)自我發(fā)展

        1.青少年自我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

        無變化

         

        (五)社會性發(fā)展

        1.科爾伯格的品德發(fā)展理論
        2.反社會行為

        無變化

         

        (六)情緒

        1.青少年情緒發(fā)展的一般特點
        2.常見情緒困擾

        無變化

        八、成年期和老年期心理發(fā)展2011年改為成年期心理發(fā)展,去點“老年期”)

        (一)成人期發(fā)展任務(wù)理論

         

        無變化

         

         (二)認知發(fā)展

        1.成人認知發(fā)展的主要理論
        2.認知老化的主要理論 

        無變化

         

        (三)人格發(fā)展

        l.自我發(fā)展理論
        2.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

        無變化

         

        (四)臨終心理

         

        無變化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011年改為(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wù)。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wù)

         

        2011年此處已與上述研究對象合并。余下序號(三)順延為(二)。

         

        (三)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

        1.教育心理學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過程
        3.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趨勢

        無變化

        二、學習與心理發(fā)展

        (一)學習的含義與作用

        1.學習的含義
        2.學習的作用

        無變化

         

        (二)學習的分類

        1.學習主體分類
        2.加涅的學習水平分類
        3.奧蘇伯爾的學習性質(zhì)分類
        4.學習結(jié)果分類

        改為:1、學習水平分類
        2、學習性質(zhì)分類
        3、學習結(jié)果分類

         

        (三)學習與心理發(fā)展的關(guān)系

        1.學習與個體心理發(fā)展
        2.學習準備與發(fā)展性教學

        無變化

         

        (四)學習風格與教育

        1.學習風格的含義及其特點
        2.學習風格的差異與教育

        此部分已刪除

         三、學習的主要理論2011年改為“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聯(lián)結(jié)理論

        1.經(jīng)典性條件作用說
        2.操作性條件作用說
        3.社會學習理論

        無變化

         

        (二)學習的認知理論

        1.早期的認知學習理論
        2.布魯納的認知一發(fā)現(xiàn)說
        3.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說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無變化

         

        (三)學習的建構(gòu)理論

        1.建構(gòu)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
        2.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3.認知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與應(yīng)用
        4.社會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與應(yīng)用

        無變化

         

        (四)學習的人本理論

        1.羅杰斯的學習與教學觀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應(yīng)用

        無變化

        四、學習的動機2011改為“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的實質(zhì)及其作用(改為學習動機的含義及其類型)

        1.學習動機的含義
        2.學習動機的類型
        3.學習動機的作用

        1.學習動機的含義
        2.學習動機的類型

         

        (二)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

        1.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
        2.學習動機的人本理論
        3.學習動機的社會認知理論

        無變化

         

        (三)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

        1.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2.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無變化

         五、學習遷移

        (一)學習遷移的含義與作用(已刪除)

        1.學習遷移的含義
        2.學習遷移的類型
        3.學習遷移的作用

        2011年改為:
        五、知識的學習
        (一)知識的表征與類型
        1 知識的表征
        2 知識的類型

         

        (二)學習遷移的主要理論(已刪除)

        1.學習遷移的經(jīng)典理論
        2.學習遷移的現(xiàn)代理論

        (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 概念原理的理解與保持
        2 錯誤概念的轉(zhuǎn)變

         

        (三)學習遷移的條件與促進(已刪除)

        1.學習遷移的條件
        2.學習遷移的促進

        (三)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1 心智技能的形成
        2 認知策略的學習
        3 動作技能的學習

         

         

         

        (四)學習的遷移
        1學習遷移的類型
        2學習遷移的理論
        3學習遷移的促進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概述

        (一)實驗心理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無變化

         

        增加(二)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倫理

         

         

         

        (二)心理學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2011年序號順延為(三)。

        1.課題選擇與文獻查閱
        2.提出問題與研究假設(shè)
        3.實驗設(shè)計與實施
        4.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5.研究報告的撰寫

         

         二、心理實驗的變量與設(shè)計

         (一)心理實驗的含義與基本形式

         

        無變化

         

        增加(二)心理學實驗與理論

         

        1、實驗范式
        2、實驗邏輯
        3、實驗與理論的關(guān)系

         

        (二)心理實驗中的變量及其控制

        1.自變量的種類與控制
        2.因變量的種類與控制
        3.額外變量及其控制

        序號順延為(三)

         

        (三)實驗設(shè)計

        1.實驗設(shè)計及評價標準
        2.前實驗設(shè)計與事后設(shè)計
        3.準實驗設(shè)計
        4.真實驗設(shè)計

        序號順延為(四)

         

        (四)實驗研究的效度

        1.內(nèi)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構(gòu)思效度
        4. 統(tǒng)計結(jié)論效度

        序號順延為(五)

        三、反應(yīng)時法

        (一)反應(yīng)時概述

        1.反應(yīng)時的含義
        2.反應(yīng)時的種類

        無變化

         

        (二)反應(yīng)時的影響因素

        1.外部因素
        2.機體因素

        無變化

         

        (三)反應(yīng)時技術(shù)

         

        增加1 減法反應(yīng)時技術(shù)
        2 加法反應(yīng)時技術(shù)
        3 開窗技術(shù)
        4內(nèi)隱聯(lián)想測驗

        四、心理物理學方法

        (一)閾限的測量

        1.極限法
        2.平均差誤法
        3.恒定刺激法及其變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類型
        2.感覺比例法與數(shù)量估計法
        3.感覺等距法與差別閾限法
        4.對偶比較法與等級排列法

         

         

        (三)信號檢測論

        1.信號檢測論的由來
        2.信號檢測論的基本原理
        3.辨別力指數(shù)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線
        4.信號檢測論的應(yīng)用

         

        五、主要的心理學實驗

        (一)聽覺實驗

         1.聽覺現(xiàn)象的測定
        聲音的心理特性;聲音的掩蔽;聽覺疲勞與適應(yīng)。
        2.聲音的空間定位實驗
        聲音方向定位線索;聽覺空間方向定位的實驗方法。
        3.語音知覺實驗
        語音及其聲學特點;語音知覺的聲學線索和語音知覺的范疇性。

         

         

        (二)視覺實驗

        1.基本視覺現(xiàn)象的測定
        明適應(yīng)和暗適應(yīng)的研究;視敏度的測定;閃光臨界融合頻率的測定。
        2.顏色視覺
        視覺的顏色現(xiàn)象實驗;顏色的知覺現(xiàn)象實驗。

         

         

        (三)知覺實驗

        1.知覺組織的實驗研究
        2.知覺恒常性的實驗研究
        經(jīng)驗和知覺恒常性實驗;大小恒常性實驗;形狀恒常性實驗。
        3.空間知覺和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
        空間知覺實驗;運動知覺實驗。
        4.知覺與覺察實驗
        無覺察知覺的測定;盲視的實驗。

         

         

        (四)學習實驗

        1.條件性學習實驗
        2.認知性學習實驗

         

         

        (五)記憶實驗

        1.感覺記憶的實驗
        2.短時記憶的實驗
        3.長時記憶的實驗
        4.工作記憶的實驗
        5.內(nèi)隱記憶的實驗
        6.前瞻記憶的實驗
        7. 錯誤記憶的實驗

        增加
        8定向遺忘實驗
        9提取誘發(fā)遺忘實驗

         

        (六)情緒實驗

        1.情緒的生理指標測量
        2.面部表情的測量
        3.情緒的主觀體驗測量

        無變化

         

        (七)注意實驗

        1.過濾器模型及其雙耳分聽實驗
        2.注意資源有限理論及其實驗
        3.雙加工理論及其實驗
        4.注意的促進和抑制及其正負啟動實驗
        5.注意的返回抑制實驗

        增加
        6 刺激反應(yīng)一致性理論及其沖突效應(yīng)實驗

         

        增加(八))常用心理實驗技術(shù)

         

        1 眼動技術(shù)
        2 事件相關(guān)電位技術(shù)(ERP)
        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fMRI)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

        一、描述統(tǒng)計

        (一)統(tǒng)計圖表

        1.統(tǒng)計圖
        2.統(tǒng)計表

        無變化

         

        (二)集中量數(shù)

        1.算術(shù)平均數(shù)
        2.中數(shù)
        3.眾數(shù)

        無變化

         

        (三)差異量數(shù)

        1.離差與平均差
        2.方差與標準差
        3.變異系數(shù)

        無變化

         

        (四)相對量數(shù)

        1.百分位數(shù)
        2.百分等級
        3.標準分數(shù)

        無變化

         

        (五)相關(guān)量數(shù)

        1.積差相關(guān)
        2.等級相關(guān)
        3.肯德爾等級相關(guān)
        4.點二列相關(guān)與二列相關(guān)
        5.Φ相關(guān)

        無變化

        二、推斷統(tǒng)計

         (一)推斷統(tǒng)計的數(shù)學基礎(chǔ)

        1.概率
        2.正態(tài)分布
        3.二項分布
        4.抽樣原理與抽樣方法
        5.抽樣分布

        1.概率
        2.正態(tài)分布
        3.二項分布
        4.t分布
        5.F分布
        6.樣本平均數(shù)分布
        7.抽樣原理與抽樣方法

         

        (二)參數(shù)估計

        1.點估計、區(qū)間估計與標準誤
        2.總體平均數(shù)的估計
        3.標準差與方差的區(qū)間估計

        無變化

         

        (三)假設(shè)檢驗

        1.假設(shè)檢驗的原理
        2.樣本與總體平均數(shù)差異的檢驗
        3.兩樣本平均數(shù)差異的檢驗
        4.方差齊性的檢驗
        5.相關(guān)系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

        無變化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與基本過程
        2.完全隨機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
        3.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
        4.兩因素方差分析
        5.事后檢驗

        1.方差分析的原理與基本過程
        2.完全隨機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
        3.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的方差分析
        4.協(xié)方差分析
        5.因素方差分析
        6.事后檢驗

         

        增加(五)統(tǒng)計功效與效果量

         

         

         

        (五)回歸分析

        1.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2.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檢驗
        3.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應(yīng)用

        2011改為(六)一元線性回歸的曲線方程
        1、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檢驗及應(yīng)用
        2、可化為一元線性回歸的曲線方程

         

        (六)卡方檢驗

        1.擬合度檢驗
        2.獨立性檢驗

        序號順延為(七)

         

        增加(八)非參數(shù)檢驗

         

        1、獨立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shù)檢驗
        2、相關(guān)樣本均值差異的非參數(shù)檢驗

         

        增加(九)多元統(tǒng)計分析初步

         

        1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 主成分分析
        3 因素分析

        科目

        部分

        2010

        2011

        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

         三、心理測量的基本理論

        (一)心理測量的理論基礎(chǔ)

        l.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測量的特征與分類
        3.經(jīng)典測量理論及其模型

        (一)心理測量的基礎(chǔ)
        l.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測量的特征與分類

         

        (二)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l.測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義;信度系數(shù)的估計;信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2.測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義;效度的估計;效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3.信度和效度的關(guān)系

        (二)經(jīng)典測量理論
        1、經(jīng)典測量理論模型
        2、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的定義:信度系數(shù)的估計;信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效度的定義;效度的估計;信度的影響因素與改進。
        信度與效度的關(guān)系。
        3、心理測量的誤差
        測量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的來源及控制;測量誤差的估計。
        4、心理測驗的項目分析
        難度;區(qū)分度;項目的綜合分析和篩選。

         

        (三)心理測量的誤差

        1.測量誤差的定義
        2.測量的隨機誤差來源及控制
        3.測量的系統(tǒng)誤差來源及控制
        4.測量誤差的估計

        (三)項目反應(yīng)理論
        1、單維性假設(shè)與項目特征曲線
        2、單參數(shù)模型、雙參數(shù)模型和三參數(shù)模型
        3、項目信息函數(shù)與測驗信息函數(shù)

         

         (四)心理測驗的項目分析

        1.題目的難度
        2.題目的區(qū)分度
        3.題目的綜合分析和篩選

        (四)概化理論
        1、方差分量的估計
        2、概化系數(shù)與可靠性指數(shù)
        3、G研究與D研究

         

         (五)心理測驗的編制技術(shù)

        1.心理測驗編制的基本程序
        2.測驗?zāi)繕伺c命題雙向細目表
        3.題目編制技術(shù)

         

         

         (六)心理測驗的施測

        1.測驗的設(shè)計
        2.施測的程序和步驟

         

         

         (七)測驗常模

        1.常模與常模團體
        2.分數(shù)轉(zhuǎn)換與合成
        3.常模的編制
        4.幾種常用的常模

         

         

         (八)標準參照測驗

        1.標準參照測驗的定義與作用
        2.標準參照測驗的題目分析
        3.標準參照測驗的信度與效度
        4.標準參照測驗的分數(shù)解釋

         

         

        (九)心理測驗理論的新發(fā)展

        1.經(jīng)典測驗理論的局限
        2.項目反應(yīng)理論
        3.概化理論
        4.測驗等值

         

         四、心理測驗及其應(yīng)用

        (一)成就測驗

        1.成就測驗的定義
        2.成就測驗的編制
        3.成就測驗的標準化

        (一)心理測驗的編制技術(shù)
        1.心理測驗編制的基本程序
        2.測驗?zāi)繕伺c命題雙向細目表
        3.題目編制技術(shù)
        4.測驗標準化
        5.測驗等值技術(shù)

         

        (二)智力測驗

        1.智力測驗的定義
        2.個體智力測驗
        3.團體智力測驗

        (二))心理測驗的施測
        1.測驗的設(shè)計
        2.施測的程序和步驟

         

        (三)能力測驗

        1.能力傾向測驗
        2.特殊能力測驗
        3.創(chuàng)造力測驗

        (三)測驗常模
        1.常模與常模團體
        2.分數(shù)轉(zhuǎn)換與合成
        3.常模的編制
        4.幾種常用的常模

         

        (四)人格測驗

        1.人格測驗的定義
        2.自陳測驗
        3.投射測驗
        4.情景測驗

        (四)標準參照測驗
        1.標準參照測驗的定義與作用
        2.標準參照測驗的題目分析
        3.標準參照測驗的信度與效度
        4.標準參照測驗的分數(shù)解釋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測驗

        1.心理健康測驗
        2.態(tài)度測驗
        3.興趣測驗

        (五)常用心理測驗
        1.成就測驗
        2.智力測驗
        3.能力傾向測驗
        4.特殊能力測驗
        5.創(chuàng)造力測驗
        6.人格測驗
        7.態(tài)度測驗
        8.興趣測驗
        9.心理健康量表
        10.發(fā)育量表

         

         (六)心理測驗的應(yīng)用

         

         

        結(jié)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lǐng)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guān)文章推薦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歷史學備考指導(dǎo)

         一、各科目備考指導(dǎo)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重點考查的內(nèi)容,在2011年歷史學考試大綱......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歷史學命題趨勢

          一、命題思路預(yù)測
          關(guān)于2011年的入學考試,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的是,它將繼續(xù)沿襲2010年的命題......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歷史學大綱變化綜述

          一、2011年考研歷史學大綱變化綜述
          首先,2011年歷史學考研大綱整體上保持了與2010年的一致性......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歷史學大綱與2010年大綱變化對照表

        大綱
        科目 2......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教育學備考指導(dǎo)

         一、各科目備考指導(dǎo)
          (一)教育學原理
          教育學原理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教育學統(tǒng)考中的重點......

        06

        2010.09

        2011年考研教育學命題趨勢

         一、命題思路預(yù)測
          在四個科目分值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命題思路也不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選擇題......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dǎo)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dǎo)班? 考研輔導(dǎo)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dǎo)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dǎo)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