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高考數(shù)學(xué)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檢測考試題(附答案)

        2017-03-17 19:21:11 來源:精品學(xué)習(xí)網(wǎng)

           1.2.1 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 優(yōu)化訓(xùn)練

          1.下列命題:

         、俟1可用集合符號敘述為:若A∈l,B∈l,且A∈α,B∈α,則必有l(wèi)∈α;

         、谒倪呅蔚膬蓷l對角線必相交于一點;

         、塾闷叫兴倪呅伪硎镜钠矫,以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作為平面邊界線;

          ④梯形是平面圖形.

          其中,正確的命題個數(shù)為(  )

          A.1            B.2

          C.3 D.4

          解析:選A.①中應(yīng)為l?α;②中空間四邊形對角線異面;③中平面沒有界線.

          2.空間中可以確定一個平面的條件是(  )

          A.兩條直線 B.一點和一直線

          C.一個三角形 D.三個點

          答案:C

          3.點M在直線a上,直線a在平面α內(nèi),可記為(  )

          A.M?a?α B.M∈a?α

          C.M∈a∈α D.M?a∈α

          答案:B

          4.空間兩兩相交的三條直線,可以確定的平面的個數(shù)是________.

          答案:1個或3個

          5.假設(shè)一塊木板斜立在地面上,當(dāng)用一根木棒在后面撐住時,能使板面固定,這個道理是________.

          答案:過直線和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1.如圖,平面α∩平面β=l,A∈α,B∈α,AB∩l=D,C∈β,且C?l,則平面ABC與平面β的交線是(  )

          A.直線AC

          B.直線BC

          C.直線AB

          D.直線CD

          解析:選D.由題意知平面ABC與平面β有公共點C,根據(jù)基本性質(zhì)3,這兩平面必定相交,有且只有一條經(jīng)過點C的交線.由于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所以只要再找到兩平面的另一個公共點即可.顯然點D在直線AB上,從而它在平面ABC內(nèi);而D在直線l上,所以它又在平面β內(nèi),這樣D也是平面ABC與平面β的公共點.因此平面ABC與平面β的交線是直線CD.

          2.如圖所示,AA1是長方體的一條棱,這個長方體中與AA1異面的棱共有(  )

          A.3條

          B.4條

          C.5條

          D.6條

          解析:選B.依據(jù)異面直線的判定定理找與AA1異面的棱.∵AA1在面A1ABB1內(nèi),B1在面A1ABB1內(nèi),C1不在面A1ABB1內(nèi),∴C1B1是與AA1異面的棱.同理,BC,CD,C1D1都是與AA1異面的棱,故正確答案為B.

          3.如圖所示,點P,Q,R,S分別在正方體的四條棱上,并且是所在棱的中點,則直線PQ與RS是異面直線的是(  )

          解析:選C.選項A、B中RS與PQ平行;選項D中RS與PQ的延長線相交,選項C中的PQ與下底面平行,它與下底面中的RS不平行,不相交.

          4.空間三條不重合的直線a、b、c能確定的平面的個數(shù)是(  )

          A.0,1或2 B.0,2或3

          C.1,2或3 D.0,1,2或3

          解析:選D.若a、b、c兩兩異面,不能確定平面,為0個;若三線共面,為1個;若其中兩條是異面直線,第3條與它們都相交,確定2個平面;若兩兩平行不共面,或三線交于一點且不共面,則確定3個平面.

          5.下列四種敘述:

         、倏臻g四點共面,則其中必有三點共線;

         、诳臻g四點不共面,則其中任何三點不共線;

         、劭臻g四點中有三點共線,則此四點必共面;

         、芸臻g四點中任何三點不共線,則此四點不共面.

          其中正確說法的序號是(  )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選B.四棱柱中每個面都有四個點,但這四個點中沒有三點是共線的,所以①錯;對于④,三點不共線但四點可以共面.

          6.若三個平面兩兩相交,且三條交線互相平行,則這三個平面把空間分成(  )

          A.5部分 B.6部分

          C.7部分 D.8部分

          解析:選C.作出這三個平面的截面,如圖所示,把空間分為7部分,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順利作出截面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其中l(wèi)1,l2,l3是截線.

          7.已知點A,直線a,平面α.

         、貯∈a,a∈α?A∈α;②A?a,a?α?A?α;③A∈a,a?α?A?α.

          以上命題正確的個數(shù)為________.

          解析:①中“a∈α”符號不對;②中A可以在α內(nèi),也可以在α外,故不正確;③中“A?α”符號不對.

          答案:0

          8.空間2條直線,最多確定1個平面,空間3條直線最多確定3個平面,空間4條直線最多確定________個平面……空間n條直線,最多確定________個平面.

          解析:2條直線最多確定1=2×12個平面;3條最多確定3=3×22個;4條最多確定4×32=6個;…;猜想n條最多確定n?n-1?2個平面.

          答案:6 n?n-1?2

          9.如圖是正方體或正四面體,其中P,Q,R,S分別是所在棱的中點,則這四個點共面的圖形是________.

          解析:題圖①,③中的PS∥QR,所以P,Q,R,S共面,而題圖②,④中的PS與QR是異面直線,所以這四個點不共面.

          答案:①③

          10.用符號表示下列語句,并畫出圖形.

          (1)點A在直線l上,點B不在直線l上;

          (2)直線l在平面α內(nèi),直線m與平面α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M;

          (3)平面α與平面β相交于過點A的直線l.

          解:(1)符號:A∈l,B?l,如圖①所示.

          (2)符號:l?α,m∩α=M,如圖②所示.

          (3)符號:α∩β=l,A∈l,如圖③所示.

          11. 如圖所示,已知直線a與b不共面,直線c∩a=M,直線b∩c=N.又a∩平面α=A,b∩平面α=B,c∩平面α=C,求證A,B,C三點不共線.

          證明:假設(shè)A,B,C三點共線,設(shè)都在直線l上.

          ∵A,B,C∈α,∴l?α,c∩l=C,

          ∴c與l可確定一個平面β.

          ∵c∩a=M,∴M∈β.又A∈β,

          ∴a?β,同理可證b?β.

          ∴直線a,b共面,

          這與已知a與b不共面矛盾,

          ∴A,B,C三點不共線.

          12.求證:兩兩相交且不過同一點的三條直線必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

          已知:AB∩AC=A,AB∩BC=B,AC∩BC=C.求證:直線AB、BC、AC共面.

          證明:法一:∵AC∩AB=A,

          ∴直線AB、AC確定一個平面α.

          ∵B∈AB,C∈AC,∴B∈α,C∈α.

          故BC?α.

          因此直線AB、BC、CA都在平面α內(nèi),

          ∴AB、BC、AC共面.

          法二:∵A、B、C三點不在一條直線上,

          ∴過A、B、C三點可以確定平面α.

          ∵A∈α,B∈α,∴AB?α,

          同理,BC?α,AC?α,

          ∴AB、BC、AC共面.

          (責(zé)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數(shù)學(xué)平面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檢測考試題(附答案)”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