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秘:盤點高考狀元成功的“秘笈”(3)
揭秘三
培養(yǎng)高考狀元的家教秘笈
秘訣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長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天天叮囑孩子好好用功,爭取高分。但是王教授采訪的很多高考狀元都說,自己的父母認為做人比成績更重要。
秘訣二:父母堅韌的品格具有榜樣作用。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狀元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據(jù)王教授對狀元父母的分析,狀元們的父母60%~70%是工人、農(nóng)民、司機。他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狀元陳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文化程度,母親不識字,但他們非常勤勞、勇敢,總是以堅韌不拔的精神面對困難。陳春仙在父母的榜樣作用下,十分努力學習,堅強地面對困難,最終圓了入讀北大的夢想。
秘訣三:大多數(shù)狀元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溫暖、理解、民主型的。
王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心理量表測定,發(fā)現(xiàn)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類。
過分保護型大約占30%。南京一位考研考生還鬧了一個笑話,因為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車回家找媽媽,這都是父母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的結果。
過分監(jiān)督型大約占30%。這些父母采用畫地為牢的方法,讓孩子聽父母的指揮。
嚴厲懲罰型大約占10%。這些父母會打罵孩子。相關研究表明,嚴厲懲罰型教育容易導致孩子走入唯唯諾諾或狂妄自大的兩個極端。
還有大約30%是溫暖、理解、民主型。這些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孩子與父母成為了朋友。王教授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2009年的15個狀元中,有14個狀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溫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訣四:相信孩子,學習上不加壓。
王教授在跟蹤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狀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怎么管孩子學習了。非常信任孩子,不給他們施加壓力,順其自然。但是這些狀元的父母往往很重視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質(zhì)量與效率。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專家揭秘:盤點高考狀元成功的“秘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