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牛藝考生江月考670分 棄北大清華報北影(4)
不會化妝素面朝天考北影
沒參加過培訓竟連闖四關
“我不算離經叛道!”
今年2月,當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戰(zhàn)”硝煙四起時,一直被視作沖刺北大、清華種子選手的江月又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請假去北京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跟她談過,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作為老師,我們支持學生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班主任彭新春說,這一次,江月先要請近二十天的假,而且是各校自主招生的“黃金期”,老師們生怕她只是一時沖動錯過了其他大學的優(yōu)錄機會。
最后,武漢外校校長李鴻朗“拍板”:尊重學生的選擇。李鴻朗表示,多年來,外校的學生多數走的是“一門進三門出”的路線,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出國留學,三分之一的學生被保送至名牌大學,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考入理想的大學。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生命個體,只有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學校可以做的是尊重學生們的選擇,盡量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
2月份的北京街頭,寒意尚濃。來自全國各地的2.5萬名藝考生聚集在北影,江月就是其中一個,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藝考班老師的引領,只有一個熱乎乎的“光影夢”。
“我不認為走這條道是離經叛道,家人、老師都沒反對。”江月說,雖然她沒有像其他藝考生一樣參加相關的藝術培訓,但她一直在做準備,因為她一直在關注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看電影就是她積累專業(yè)知識最好的方式。
北影的考試是淘汰制的,考一輪少一撥,每一次放榜都有人掉眼淚,有喜也有悲。“沒哭過,我沒什么壓力,過了就繼續(xù)前進,過不了就回家參加高考。”江月一臉“打醬油”的表情。
說到考試經歷,江月感觸頗深。“我覺得第一輪筆試考得有點偏,比如問‘魯迅的《故事新編》里的故事是改自哪個朝代’。當時都覺得沒什么希望了。”江月回憶說,誰知第一輪考試順利通過了。第二輪主要是面試,考即興小品表演,差不多十人一組,同一組的其他考生個個都很敢演,她一共只說了兩三句話,感覺自己這下多半“被斃了”,沒想到又過了。第三輪主要考影片分析和故事寫作,考了一個國外的片子和《海上鋼琴師》中一個斗琴的片段,她的應對辦法就是相當于語文閱讀中將文字材料轉換成影像材料進行分析。至于故事寫作部分,要求寫個愛情故事,她即興寫一段某男某女的愛情故事,感覺比較平淡。在第四輪面試中,眼見許多考生都精心化妝,江月又一次素面朝天的出現(xiàn)在考場上,這一次不是因為自信,而是因為實在不會,再則自己報考的是電影劇作和導演剪輯,實在沒必要搞“面子工程”。
“前后請了25天的假。”彭新春說,北上藝考期間,江月打一次電話就要續(xù)一次假,彭新春意識到這個學生離她的“光影夢”越來越近。最后一次通電話,江月說北影和中國傳媒大學的專業(yè)考試她都過了,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去北影成了!“以她的文化成績,哪怕不再回學校上課了,過線也沒問題。”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