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語文老師答疑:如何寫出高分作文
作文是高考這席盛宴的一碗“大菜”,分值接近語文試卷分數(shù)的一半。所謂“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話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的作文在高考語文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針對學(xué)生如何寫一篇能得高分的好作文,太原五中高級語文教師、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趙明生老師對一些問題給予了答復(fù),希望能為同學(xué)們贏得高考、贏得作文助一臂之力。
給閱卷老師一個好印象
問題:我們都知道高考改卷的老師看一篇作文幾乎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請問趙老師,如何使一篇作文給閱卷老師一個好印象?
趙老師:是的,由于時間與任務(wù)的原因,雖說高考閱卷老師們的閱讀速度不一,但總得來講,批閱一篇作文也就那么幾分鐘。再退一步說,雖然高考卷對批閱作文有具體的評分標準與要求,可是大部分老師還是以總體感覺來給分的。雖說這有點欠妥,可是憑著老師們多年的教學(xué)經(jīng)驗,這樣批閱下來也基本沒啥大的出入。所以說,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能在老師閱讀后有一個好的印象,給出一個好的分數(shù),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卷面整潔,字跡清楚,段落分明,能讓老師一讀到底,思路流暢。特別是今年,我省采取網(wǎng)上閱卷,如果卷面不好,會嚴重影響到老師的閱讀質(zhì)量和心情,這對考生是絕對不利的。如果萬一寫錯了,需要修改,也不要涂成一連串的黑圈黑點,而應(yīng)該用標準的修改符號修改。
其次是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題目、開頭與結(jié)尾。有部分學(xué)生認為,老師們批卷只看作文的開頭與結(jié)尾,于是就只在開頭和結(jié)尾上下功夫,這是錯誤的。特別是高考,根本不會有這種不負責(zé)任的老師。只是有一點,全省30多萬考生寫同一個材料的作文,在立意、題目、開頭、結(jié)尾等方面難免會出現(xiàn)一定的相似或雷同,如果你的題目和開頭沒有一點新意,一開始便會給批卷老師留下一個很平淡、普通的印象。有的老師看到這個題目后,心里不會產(chǎn)生一絲激動或新鮮感,這便會影響到得分的。再者,每個段落既不能太長,也不可太細碎,二者都不利于老師閱讀。一般來說,每段六至七行便可,全文分五到七段最合適。
開頭與結(jié)尾,一般而言各自不要超過三行,即開頭簡潔明了,結(jié)尾簡短有力。也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雞頭與鳳尾。至于文章的主體部分,則如豬肚,應(yīng)該豐富,有內(nèi)容可品味,讓人思考。同時,還得注意一個問題,行文一定要有文采。老師們讀完文章后,首先想到的是這篇作文扣住材料的中心沒有,偏了沒有;其次便是文采,即字里行間,段落過渡,觀點的表達,能否表現(xiàn)出考生特別的才華。那種平淡死板,沒有起伏,缺少變化,如老太太聊家常的行文是一大忌,會嚴重影響得分的。
還有一點要知道,最近教育部專門下文,規(guī)定高考答卷時不允許用繁體字、古(異)體字和火星文。同時,我們還要力求避免外語單詞及句子的出現(xiàn)。畢竟,考的是漢語而不是外語。
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更大些
問題:怎樣才能正確把握材料作文立意?作文是不是不能照抄材料?
趙老師:參照往年的高考情況,今年的作文題,從類型上講,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更大些。那么,如何準確地理解材料,確定最佳立意呢?其方式有下列幾種:
一是看所給材料的特征。一般來說,高考作文所給材料有兩種,一是圖表,一是文字。無論圖表還是文字,我們只需按下列方法去思考理解就可以了。如果材料是一則,則把此則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去立意;如果是多則,則對多則材料進行整合與歸納,看它們相互間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借用數(shù)學(xué)上的一個名詞,叫提取最小公因數(shù)。就是找出幾則材料最為根本或相同的那一內(nèi)容,以此作為你文章的中心觀點。例如,前幾年,有一則高考材料,分別列舉了多位名人的多則名言,而這幾則名言有一個共同內(nèi)容,那就是“息”。有的人說人生應(yīng)該無所息,有的則說應(yīng)該有所息,讓考生談?wù)勛约旱目捶āN覀兙蛻?yīng)該分析出它們的區(qū)別所在,抓住“息”這個關(guān)鍵問題去立意。而不能只說其一,不及其他。更不能沒有次序,沒有重點,沒有中心胡亂來談。
對此,我們應(yīng)該明白一點,高考所給材料,不管是故事、寓言、傳說,還是名言、警句、流行語,或是圖表漫畫、社會現(xiàn)象、生活實例,其實它們的目的都有一個,講述或反映了某些道理,讓我們找出它們后,談?wù)勛约旱母惺芑蚩捶。所以,正確把握材料的中心,最根本的是要有較高的分析事物的能力。這也正是高考作文之所以選用材料作文的目的所在。我們平時分析課文,歸納段意,總結(jié)中心等做法,都是為今天的審題做準備的。也許會有考生說,現(xiàn)在距高考不遠了,這一能力如何訓(xùn)練呢?可以每天找三五個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各種類型與內(nèi)容的,如生活現(xiàn)象、名人逸事、笑話、佛家公案、古典名言、社會焦點、百姓用語等等,專門進行審題立意。確定后,拿去請教老師或與同學(xué)們交流,看正確與否。
還有一點,有的材料本身從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得出幾個互不相同的觀點,我們只要抓住其中一個寫就可以了,當然這個最好是最佳立意。
至于作文能不能照抄材料這一問題,我的看法是,既要把材料拉進來,又最好不要原封不動地引用。特別是那些比較長的材料,你要全文引用,一是老師看得厭煩(要知道,批卷老師那幾天最煩的就是看這個材料了),二是浪費時間,三是占用有限的答題的地方,總之是得不償失。當然不引用一下材料,有時也怕出現(xiàn)內(nèi)容上的偏差,那就用這樣的句子來點明:“上述材料里所說的……就是一很好的證明。”“材料中的那兩位兄弟本身的行為是沒錯,但他們都少了一個心眼,都沒有認真地去注意幾個細節(jié)問題,所以才做了許多無用功。”“雞蛋、胡蘿卜、干茶葉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表明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生命是可以在改變自身的同時,改變他人的。”如此引用,既簡明,又豐富了作文的內(nèi)容,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例證,去證明文章里的觀點。
(責(zé)任編輯:張影)
分享“2012高考語文老師答疑:如何寫出高分作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