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八法
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八法
語文學習離不開自學,新學期學習可以從熟練掌握一些文化常識開始。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極其廣泛,大致說來它包括“天文地理、目錄辭書、科舉職官、禮儀習俗、姓名稱謂、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傳典籍、古代紀時、音樂娛樂、學校設置”等等。下面就介紹八種巧記方法:
科舉記憶法
明清時期的考試共分四級,分別是“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院試中榜者為“秀才”,鄉(xiāng)試中榜者為“舉人”,會試中榜者為“貢士”,殿試中榜者為“進士”。舉人中的第一名為“解元”,貢生中的第一名為“會元”,進士中的第一名為“狀元”。一個考生,假若能連獲上述三個第一名的話,那他就是“連中三元”了。
文體記憶法
中學教材所選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語錄體、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這四種文體去優(yōu)選文章的:《論語》,語錄體,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學者關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記錄,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轉》、《資治通鑒》,編年體,是按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國語》、《戰(zhàn)國策》,國別體,是分國敘述的記言史書;二十四史,紀傳體,是以記載帝王、諸侯王、社會各界著名人物事跡的歷史巨著,除《史記》為“通史”外,其他都是“斷代史”。
雅號記憶法
2001年,上海語文春考中的第17題,檢測了杜甫的雅號為 “詩圣”。實際上,詩人的雅號還有許多,如“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詩骨”陳子昂、“詩杰”王勃等等。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