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跟單員考試操作實務考點串講講義(4)
來源:中大網(wǎng)校發(fā)布時間:2011-11-08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tǒng)的復習跟單員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跟單員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跟單員考試相關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一、貿(mào)易術語和國際貿(mào)易慣例
(一)貿(mào)易術語
1.貿(mào)易術語含義和作用
貿(mào)易術語(Trade Terms),是以簡短的概念或幾個英文字母的縮寫,來說明價格的構成及買賣雙方有關費用、風險和責任的劃分、以確定買賣雙方在交貨和接貨過程中應盡的義務。
貿(mào)易術語表明了一定的貿(mào)易條件。首先它說明了商品的價格構成,即是否包括賣方成本、利潤以外的其他費用,如運費、保險費或其他從屬費用;其次,它還可以確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所承擔的義務、費用和風險的劃分。因此,使用貿(mào)易術語可以簡化交易洽談的內容,縮短洽談的時間,促成交易。
2.貿(mào)易術語
。1)FOB
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guī)定的日期或期間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的船上,并負擔貨物越過 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本術語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按照《2000年通 則》的規(guī)定,F(xiàn)OB術語下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基本義務
。2)CFR
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裝運貨物越過船舷,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必需的運費和其他費用,但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于各種事件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由買方承擔。
。3)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即成本加保險費、運費。
賣方簽訂從指定裝運港承運貨物的合同;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和港口,將合同要求的貨物裝上船并支付至目的港的運費;裝船后須及時通知買方。
。4)EXW 工廠交貨
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將合同要求的貨物置于買方的處置之下
(5)FCA—— Free Carrier,貨交承運人
賣方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將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置于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控制下,并及時通知買方。
(6)FAS ——Free Alongside Ship,船邊交貨
賣方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和裝運港口,將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交到買方所派船只的旁邊,并及時通知買方
。7)CPT——CARRIAGE PAID TO,即運費付至
賣方訂立將貨物運往指定目的地的運輸合同,并支付有關運費
。8)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即運費保險費付至
賣方訂立將貨物運往指定目的地的運輸合同,并支付有關運費
。9) DAF——DELIVERED AT FRONTIER,即邊境交貨價
(10)DES Delivered Ex 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
按這一術語成交,賣方要負責將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按照通常的路線和慣常的方式運到指定的目的港,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在目的港的船上將貨物置于買方的處置之下,即完成交貨。
。11)DEQ Delivered Ex Quay(…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
賣方要負責將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的碼頭,賣方于交貨期內,在指定目的港的碼頭將貨物置于買方的控制下,即完成交貨。賣方承擔在目的港碼頭完成交貨之前的一切風險和責任費用。
。12)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是指賣方將貨物運至進口國的指定目的地,可供買方收取時,即履行了交貨義務。
。13) DDP
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按照DDP術語成交,賣方要負責將貨物從啟運地一直運到合同規(guī)定的進口國內的指定目的地,把貨物實際交到買方手中,才算完成交貨。DDP術語適用于各種形式的運輸。
(二)有關貿(mào)易術語的國際貿(mào)易慣例
1. ((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2000)國際商會為了統(tǒng)一對各種貿(mào)易術語的解釋而制定的。最早的《通則》產(chǎn)生于1936年,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進行過五次修改和補充。
((2000年通則)將國際貿(mào)易中使用的貿(mào)易術語歸納為13種,并將這13種術語按不同類別分為E、F、C、D四個組。
2.《1941年美國對外貿(mào)易定義修正本》
。ǎ 1941年美國對外貿(mào)易定義修正本》。它對Ex-Point of Origin, FOB, FAS, C&-F, CIF, EX-Dock等六種術語作了解釋。這六個貿(mào)易術語,除“原產(chǎn)地交貨”(Ex-Point of Origin)和“碼頭交貨“(Ex-Dock)分別與"INCOTERMS"中的EX-Works和EX-Quay大體相近外,其他四種與"INCOTERMS2000"相應的貿(mào)易術語的解釋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