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2考研政治之馬哲高分備考筆記(5)

        來源:育路教育網 時間:2011-08-21 15:15:17

          第四章 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本章復習重點:

          一、認識的基礎和本質,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二、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

          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

          四、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一、認識的發(fā)生和本質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認識論的區(qū)別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它與舊認識論(主要指唯心主義認識論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有本質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反映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反映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反映論是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它主張,認識本質上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自覺地把反映論原則作為自己認識論的前提。先驗論否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主張認識先于客觀事物而存在,先于實踐經驗而存在。認識上存在兩條根本對立的路線:一條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路線,另一條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路線。

          (2)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的可知論,反對一切不可知論,并克服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世界可知性問題上的局限性。對不可知論比較有力的駁斥是實踐。

          (3)能動反映論與機械反映論的區(qū)別。辯證唯物主義堅持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的觀點,主張認識本質上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舊唯物主義離開實踐來考察反映過程,主張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的摹寫和機械的反映。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機械性、直觀性,把反映論發(fā)展為能動的反映論。

          2、認識發(fā)生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發(fā)生的現(xiàn)實基礎,在認識中起決定作用。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源”和“流”的關系。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為認識的發(fā)展提供經驗材料、物質條件、工具手段,實踐鍛煉和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

          (3)實踐是認識的比較終目的

          (4)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認識的本質。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

          (1)認識本質上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三層含義—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反映是認識的基本特性。認識必須如實地反映客觀實際。第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能動的過程。反映不是一種對客觀對象照鏡子式的直接映照或機械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摹寫,也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認識,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感知,是在觀念上對客體的改造和能動再現(xiàn),是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不甚深刻的本質到更為深刻的本質的不斷深化的過程。第三,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要識別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在認識本質問題上的錯誤(前者夸大主體的能動性,后者抹煞主體的能動性)。

          (2)認識主體在反映中的創(chuàng)造性。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

          創(chuàng)造性是人類認識的又一基本特性。認識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創(chuàng)造性的主要表現(xiàn):第一、主體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客體。第二、不僅能反映客觀對象的當前狀況,而且還可以突破一定的時空界限來追溯歷史、預測未來。第三、不僅能反映客觀事物的實然狀態(tài),而且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應然狀態(tài)。

          4、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即決定認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但這并不否認認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會使實踐活動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5、中國傳統(tǒng)這些中的知行觀及其現(xiàn)代意義

          知與行的關系就是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二、認識的發(fā)展過程(這里強調認識中的辯證法)

          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致無窮。

          1、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 (重點)

          兩種認識區(qū)別:內容不同(理性認識反映本質,感性認識反映現(xiàn)象),性質不同(一個是低級的,一個是高級的),形式不同(感性認識的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理性認識—概念、判斷和推理,范疇即是概念),特點不同(感性認識有直接性、具體性;理性認識具有抽象性、間接性)。

          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理想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賴于理性認識的指導。在生活中既要重視經驗,又要重視理性認識—以科學理論為指導。

          感性認識古希臘哲學家說,沒有理性,眼睛是比較壞的見證人。這個問題涉及的就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首先簡述一下關系,接著講正確指出了離開了理性認識的指導,感性認識會陷入盲目,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認感性認識的重要性。

          2、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兩次飛躍:第二次過程更重要。首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實現(xiàn)這一飛躍必須掌握系統(tǒng)而又真實的感性材料,必須對感性材料進行科學的思維加工。其次,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3、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的作用

          理性因素起主導作用,非理性因素起非主導作用。

          如果沒有追求真理的熱情,就不可能獲得真理。表明熱情,激情在工作中的作用。

          興趣是比較好的老師。也表明了興趣這種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需要理性因素來控制,要反對夸大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義—唯心主義。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1

        2011.08

        2012考研政治之馬哲高分備考筆記(4)

          第三章 世界的聯(lián)系、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  本章復習重點:1、兩個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2、三個......

        21

        2011.08

        2012考研政治之馬哲高分備考筆記(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  2-4 章可相繼被看作 唯物論&mdash;辯證法......

        21

        2011.08

        2012考研政治之馬哲高分備考筆記(2)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重在理解)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  偉......

        21

        2011.08

        2012考研政治之馬哲高分備考筆記(1)

          分析題綜合性比較強:不是考一個知識點,而是考幾個知識點,所以要靈活運用,把握一個知識點的相關......

        21

        2011.08

        2012考研政治試題分析及答題技巧解讀

          2012年考研復習已經開始進入了強化階段,相信大多數(shù)準備考研的同學都關注著2011年的分數(shù)線。想通過......

        20

        2011.08

        【最新】2012年考研政治大綱及解析

          根據歷年的考研大綱發(fā)布時間,2012年考研政治大綱預計8月底9月初公布,育路教育網將在第一時間發(fā)布......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