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中文系主任評點上海高考作文題:大學選才就怕沒有自我預設能力

        2017-06-07 18:56:5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7日,上海新高考首篇作文以“預測”為題: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shù),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對于這個作文題,來自大學的中文系教授怎么看?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上海交大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張中良教授。他認為,評價一個高考作文題的重要標準是“可發(fā)揮空間多大”,而這個題目考生可發(fā)揮的空間可以從個人寫到社會,非常大,不會千篇一律、大同小異。

          同時,此題還有一定針對性,因為從高校選拔人才的角度看,大學老師希望大學生擁有良好的自我預設能力。

          在社會面上,有人愿意“預測”,并有能力預測;而也有人不去預測,只隨大流——這是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高校教授,張中良更喜歡自主性強的學生。當前,在高考填報專業(yè)志愿時,不少學生聽家長的、聽老師的,但不善于“聽”自己的,有時人家說什么專業(yè)熱就報什么專業(yè),什么專業(yè)將來賺錢就報什么專業(yè),結果進了大學,卻并不適合自己。他表示,這是有針對性的現(xiàn)狀,同樣也可以成為這篇作文的案例和觀點。

          因此,作文若從個人角度寫,可以寫如何了解自身特色,預測個人發(fā)展的可能性。張中良說,比如不少航天人,他們從小有遠大志向,要做大事,但不空談,一步步腳踏實地,最終真的如預測般進入航天行業(yè),且有成就。

          在現(xiàn)實中,張中良這樣的大學導師,在招收研究生時也常常問起,“為何報考中文系”“對未來設計怎么樣”。他們希望得到明確的答案,而不是“別人都報研究生,所以我也報”這類回答。同樣,對于其他專業(yè),比如經(jīng)濟管理學院,導師們也會借此類問題考察學生的預測能力,如對經(jīng)濟領域的預見等。

          可見,這樣的作文“可大可小”,也可大到寫行業(yè)、寫地域等的預測問題。例如在大的視角看,線上電商如何沖擊實體店,包括實體書店等;又如自己家鄉(xiāng)、所在城市,如何預測其發(fā)展之路。“預測,可以關照自我,也可以胸懷天下,關鍵在于考生要有所想、有所思。”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中文系主任評點上海高考作文題:大學選才就怕沒有自我預設能力”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