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高一語文:下冊語文復習資料《詩經(jīng)》三首

        2017-02-19 21:47:35 來源:精品學習網(wǎng)

           一、文學常識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作品。

            《詩經(jīng)》通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共305篇,分為“風”“頌”“雅”三部分。“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jīng)》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shù)民謠,內(nèi)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為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

            《詩經(jīng)》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廣的影響。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并普遍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先描寫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題。“賦”“比”“興”和“風”“頌”“雅”和起來稱為《詩經(jīng)》“六義”。

          二、基礎知識

          1. 通假字:

          氓之蚩蚩(“蚩”同“嗤”,笑嘻嘻;一說忠誠的樣子)

          匪我愆期 (“匪”同“非”,不是)

          將女無怒 (“無”同“毋”,不要)

          乘彼 垣 (“ ”同“危”,高;一說毀壞倒塌)

          以我賄遷 (“賄”同“惠”,財物,文中指嫁妝)

          于嗟鳩兮 (“于”同“吁”,表嘆息)

          無與士耽(“耽”同“ ”,本質(zhì)好喝酒,這里引申為“沉醉”“迷戀”

          隰則有泮(“泮”同“畔”,岸邊)

          與子同澤(“澤”同“ ”,內(nèi)衣)

          說懌女美 (“說”同“悅”;“女”同“汝”,指彤管)

          自牧歸荑 (“歸”同“饋”,贈)

          愛而不見 (“愛”同“ ”,隱藏)

          2. 古今異義:

          1、氓之蚩蚩 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 今義:流氓,音máng

          2、至于頓丘 古義:到了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提一事

          3、秋以為期 古義:把……當作…… 今義:認為

          4、泣涕漣漣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5、將子無怒 古義:對人的尊稱 今義:兒子

          6、三歲食貧 古義:多年 今義:指年齡

          7、總角之宴 古義:歡聚 今義:請人吃酒飯

          3. 詞類活用:

          1) 名詞用作狀語:

          夙興夜寐(在早晨;在夜里)

          2) 使動用法:

          士貳其行(使……不專心)

          二三其德(使……三心二意)

          3) 形容詞用作名詞

          三歲食貧(貧苦的生活)

          4) 名詞用作動詞

          與子同袍(穿戰(zhàn)袍)

          與子同裳(穿下衣)

          4. 特殊句式:

          秋以為期(賓語前置)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判斷句)

          匪女之為美(判斷句)

          俟我于城隅(狀語后置)

          與子同袍(省略句)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語文:下冊語文復習資料《詩經(jīng)》三首”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