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學生不可缺少的“六種”好習慣
1.課前主動預習的習慣。預習的目的在于提前明確復習內容和初步發(fā)現知識重構的障礙,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主學習、初步感知和自我發(fā)現的過程。由于高考復習的進度較快,跨度較大,所以不提前預習是很難跟上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的。預習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于能夠更快進入角色和融入參與狀態(tài)。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沒有任何預習的話,只能處于“被學習”的狀態(tài)。如果你在預習的前提下復習的話,實際上你已經是二次復習,因為你已經知道哪些是已知的和哪些是未知的知識,所以是一種有的放矢的學習行為。毫無疑問,這種學習是科學高效的。
2.課中科學有效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表面上看來很簡單,但事實上是大有學問的。作為高三學生來說,做筆記時應該邊思考邊做筆記,有選擇性地記錄,而不是一字不漏地記。記自己自己感到已經感到陌生的重要知識點、疑點和易錯點,記重要的解題思路,記重要的解題方法,記歸納總結的方法。隨堂的同步筆記不要寫得太滿,要在本子上留點課后進一步思考和拓展的空間,以便有地方隨時補上。
3.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高三課堂有節(jié)奏快、容量大的鮮明特點,一天下來復習內容比較多,所以必須在課后進一步理解、消化和吸收。不少同學心里只記住被動地完成作業(yè),往往沒有任何復習就直接下筆,結果錯漏不少。這種欲速則不達,費時低效的練習習慣是不可取的。
4.先糾錯后做練習的習慣。由于高三的作業(yè)和練習比較多,老師是不可能全部批改的,有時只是劃出有錯的地方提醒學生自己改正,所以對錯題必須養(yǎng)成逢錯必究,逢錯必思,逢錯比改的習慣。每次在完成新作業(yè)之前,一定要先把上次的練習錯誤改正過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新的錯誤。在考試中,如果少出錯就是少丟分,少丟分,就是多得分。
5.考后及時分析、反思、糾錯習慣。處于高三階段的學生,面臨的考試是比較頻繁的。每次大考之后,最重要的是及時進行自我診斷和分析反思,而不是停留在只關注考試結果的層面上。考后要盡量做到“三思而后行”。一思得(得到了什么?有哪些進步?);二思失(有哪些失誤?為什么?);三思改(今后如何改正?如何強化提高?在三思的基礎上,就是要及時采取行動。
6.答題規(guī)范、卷面整潔習慣。要充分利用每次大考的機會,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答題步驟和答題過程。答題規(guī)范習慣要從平時每次的練習培養(yǎng)起來,不要給自己的隨意找借口。只有平時的練習、作業(yè)與考試要求一致,才能真正與高考接軌。答題規(guī)范還包括書寫規(guī)范和卷面整潔,別少看這些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往往決定成敗。經驗告訴我們在高考中的答題規(guī)范和卷面整潔是舉足輕重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盧雁明)
- 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互聯網金融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國際郵輪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動漫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大數據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1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高考就業(yè)率最高的十大專業(yè)排行
分享“2017年高三學生不可缺少的“六種”好習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