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領導民眾滿意度低擬可直接免職
高校領導干部學術、管理“雙肩挑”好不好?怎樣確保領導干部全心全意辦學治校?怎樣推進高校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國高校管理機制面臨的熱點難點。
教育部人事司司長管培俊16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指出,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一些影響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質(zhì)量和長遠發(fā)展的“人”的因素正在逐漸突破,有益于高?茖W發(fā)展的專業(yè)化管理隊伍建設正在不斷推進。
校長全職投入: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管培俊指出,本次通氣會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進一步推動高校領導班子職業(yè)化意識,引導和促進高校主要領導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
與這一主題思想相呼應的是今年7月9日,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走馬上任時的“四不”承諾——在任期間不申報新課題、不招新研究生、不申報任何教學科研獎、不申報院士。董奇說:“我提出‘四不’,就是希望能夠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確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學校管理,切實加強和改進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在教育部人事司主管同志看來,既然擔任校長,就應該拿出全部時間和精力履職盡責,像董奇一樣提出“四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導向。辦學對大學來說,核心是育人,教學和科研是兩項重要任務。我們強調(diào)高校校長要有職業(yè)化意識,也就是說,大學校長應該是教學和科研領域的專家,這毫無疑問,他要懂得教學、科研和育人的規(guī)律,如果不懂得,是有欠缺的。強調(diào)高校校長要有職業(yè)化意識,并不意味著我們反對院士或者是具備科學家潛質(zhì)的人來擔任校長,他們擔任校長對于提升學校的學術品位,按照教學科研工作規(guī)律辦學治校是有利的。但是既然擔任了校長,就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辦好一所大學、管理好一所學校所產(chǎn)生的意義,遠遠比他們自己擔任院士的社會評價更高,師生員工更認可,人民群眾更歡迎。
相關內(nèi)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