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拿分秘訣二:個性化你的題材5
典范
話題一:用心傾聽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常常聆聽。
譬如在大自然中我們尋覓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韻致,尋覓那“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尋覓那“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的意境。聆聽清風幽幽低語,聆聽松濤娓娓吟唱,聆聽蛐蛐細細鳴叫,聆聽山林中鳥兒歡啼。那脆靈靈的音符好似一顆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掛清粼粼的飛泉……
請以“用心傾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700字左右。
【習作】
遙遠的絕響
窗外,寒夜。
守著一盞昏黃的臺燈,守著屬于自己的一份寧靜。當浮躁的心完全沉淀下來的時候,是的,我聽到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的,我聽到了。易水之畔,荊軻的白衣在風中飄,他的淚也灑落在風中。故土在高漸離的擊筑聲里,再一次變得熟悉而陌生起來。他知道自己是有去無回——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但作為一個俠士,一個受燕太子恩遇的刺客,他無法選擇——當太子丹找到他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整個事件的結局。圖中的匕首是他的籌碼,而千千萬萬燕國人的安危就是他的賭注,他絕對輸不起!在呼嘯的寒風中,車馬聲漸漸遠去,悲涼的歌聲卻久久地回蕩在天空,枯葉,也隨風低聲哀鳴……一個俠士孤寂的光芒,從此消逝在易水邊。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的,我聽到了。屈原徘徊在汩羅江邊,面對無盡的江水,徹骨的冰冷吞噬了他的心。當一個愛國者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祖國已然覆亡,人民流離失所,自己的理想徹底破滅時,死,無疑就是一種解脫。多年的忠誠換來的只是小人的謠諑和君王的猜疑,戰(zhàn)亂、苦難、恥辱……所有的一切都讓屈原的悲憤如同這滔滔的江水般無法自抑。在茍且偷生和以死明志之間,他毅然地選擇了后者,無怨無悔!
于是,“你流浪的詩族詩裔?蛐涉源濟湘,渡更遠的海峽?蛐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蛐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蛐你就在歌里,風里,水里……”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的,我聽到了。在暗淡的燈光下,李商隱的離愁別緒全溶入了這絲絲的雨聲,顯得格外空靈。雨打蕉葉的聲音,總會讓人體味出一點淡淡的憂愁和感傷。在詩人的窗沿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總是旋即破碎,人的心靈,也總是脆弱的,經不起太多的離散。在這個寂寞的雨夜里,親情、友情是詩人心靈唯一的慰藉。在那個遙遠的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聲中,詩人無語更無眠,獨對孤燈到天明……
在這個萬籟俱寂的寒夜里,我的耳邊卻縈回著這一曲曲遙遠的絕響。思緒在無邊的黑夜里任意馳騁,歷史就變得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我用自己的心,與過去交流著。當遙遠的鐘聲在耳邊響起時,是的,我聽到了……(擬題及習作:章婷)
點評:這是一篇有韻味的議論性散文。作者沒有從“傾聽自然”、“傾聽是一種愛”等角度選材立意,而是巧于切入,精心擷取,從“遙遠的絕響”中“聽”到了荊軻的踐諾、屈原的愛國和李商隱的離愁,在題材上就顯得別具一格。
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文章能用多幅動人的場景詮釋相關的詩句,以細膩的筆觸揣度古人心聲,結構勻稱,語言優(yōu)美。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作文拿分秘訣二:個性化你的題材5”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