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国产又黄,青青青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td id="cz1jh"></td>

    <menuitem id="cz1jh"></menuitem>
  • <small id="cz1jh"></small>

      1. 2012年高考歷史復習要點36

        2011-09-30 17:01:26 來源:考試吧

            專題十四  大國關系與重要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
          一、大國關系:
          1、主要的大國關系:
          
            (1)、英法關系:A、特點:①、在以歐洲為中心的時代,英法關系曾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它們爭奪殖民霸權、海上霸權和歐洲霸權的斗爭十分激烈;②、英國對歐洲大陸一貫堅持勢力均衡政策,一切以英國的利益為轉移;③、20世紀以來,英法在對德問題上有合作也有矛盾,二戰(zhàn)后法國奉行獨立外交政策;B、演變:①、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侖帝國爭奪霸權和歐洲市場,最后打敗了法國;②、19世紀中期,英法聯合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打敗俄國;聯合侵略中國,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③、一戰(zhàn)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zhàn),西線成為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④、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英國則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不愿法國獨霸歐洲;⑤、英法操縱國際聯盟,極力排斥美國插手歐洲事務;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采取綏靖政策;⑦、二戰(zhàn)后,英法都先后加入北約、歐共體,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2)、法德關系:A、特點:①、兩者是爭奪歐洲霸權的老對手,雙方長期處于尖銳對立的狀態(tài);②、在長期的對立和爭霸斗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幾度起落,由于實力相當的受國際關系的制約,雙方都沒有達到最終目的;B、演變:①、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被迫向德國割地賠款,德國成為歐洲大的最強國;②、19世紀晚期,法國力圖向德國復仇,德國則想進一步削弱和遏制法國,法德矛盾十分尖銳; ③、20世紀初,兩國分別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雙方均加強軍備競賽;④、一戰(zhàn)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zhàn),西線成為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⑤、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會議鑒定了《凡爾賽和約》,部份實現了法國的愿望;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采取綏靖政策;⑦、二戰(zhàn)后,法和聯邦德國共建歐共體,在經濟上建立伙伴關系,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3)、英美關系:A、特點:①、一戰(zhàn)后,美國地們上升,英國地位下降,雙方有合作也有沖突;②、二戰(zhàn)中,兩國合作,二戰(zhàn)后美國取得世界霸權,英國跟隨美國; B、演變:①、美國獨立戰(zhàn)爭,使美國擺脫英國贏得民族獨立;②、一戰(zhàn)后期,美國參戰(zhàn),與英法協同抗擊德國;③、一戰(zhàn)后,美國企圖憑借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實現經濟全世界的野心,英國則力圖保持海上霸權,英美矛盾尖銳;④、美國企圖控制國聯,英法極力反對,美國沒有參加國聯;⑤、華盛頓會議后,美國取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從此喪失海上霸主地位;⑥、一戰(zhàn)后,英美在武裝干涉蘇俄、德國賠款問題上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⑦、二戰(zhàn)中,美英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密切合作,協調行動,對打敗法西斯作出了貢獻;⑧、二戰(zhàn)后,美國取得了世界霸權,打著反對殖民主義和旗號排斥英國勢力;英國依靠美國援助恢復經濟,政治上也成為美國的附庸,加入北約組織。
          (4)、美蘇關系:A、特點:美蘇關系主要集中表現在二戰(zhàn)前后,從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關系圍繞美蘇關系而展開,美蘇爭霸成為美蘇關系的核心;B、演變:①、二戰(zhàn)前,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美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起對蘇聯進行武裝干涉和敵視;②、二戰(zhàn)中,由于法西斯侵略嚴重損害英美利益,美英逐漸改變了對蘇的敵視政策,轉而采取援助蘇聯,同蘇聯合作的政策,美蘇關系走上了戰(zhàn)時合作的道路;③、二戰(zhàn)后,美蘇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進一步發(fā)生變化,美蘇兩國戰(zhàn)時合作關系破裂,美蘇冷戰(zhàn)對峙,兩極爭霸。
          2、近現代國際關系中的中國:
          ①、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動進入近代國際關系體系中,直到20世紀初,作為落后國家,一直是列強瓜分、掠奪和欺凌的對象,毫無國際地位可言;②、一戰(zhàn)中,中國取得戰(zhàn)勝國地位,但由于是弱國,根本無法保證自己的車際權益;即使在反法西斯中,列強放棄在中國特權后,中國的主權依然經常遭到侵犯;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產生強大影響;朝鮮戰(zhàn)爭的勝利、日內瓦會議、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等標志著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④、20世紀末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含義:指英國為維持霸主地位憑借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維持歐洲各國之間相互牽制的關系,防止一國稱霸歐洲的外交政策;②、實施:從拿破侖帝國崛起到二戰(zhàn)結束,英國長期推行這一政策,為了抵御歐洲大陸的強國,英國先后采取了聯合抗法—聯法敗俄—聯合抑德—扶德抑法—縱德反蘇的做法。③、英國能長期推行這一政策的原因:實力決定、國家利益決定、客觀條件決定(英國處于歐洲大陸以外可以坐山觀虎斗)。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復習要點36”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